岛内媒体今日发文断言:30 年来,外界总唱衰中国经济,可事实证明,中国经济的韧性远超过世人的想象,内需规模庞大、活力十足,且创新与勤奋并驱,短期关税压力不足为惧。文章强调,切莫低估中国经济的底气,不必为短期逆风太担心。
文章认为,中美贸易战2.0登场,对正走出谷底的中国经济而言,当然不是一件好事。2024年中国经济能 “保五”,出口功不可没,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30.3%,创下 1998 年以来 27 年的新高。然而,特朗普关税2.0强烈逆风迎面袭来,去年靠出口拉动经济,今年恐难持续。未来 4 年,若关税进一步攀升,出口甚至可能反转,拖累经济。不仅如此,中美冲突加剧,不仅冲击实体商品出口,金融领域资金外流压力也随之增大,不利于外商投资与经济增长。
但文章直言,中国经济的底气不容低估。去年出口强劲,虽有关税战前短期需求因素,但更关键的是 2023 年新质生产力产业升级政策的成效。这种 “集中力量办大事” 的中国独有模式大幅提升了生产力,成为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底气。
文章指出,尽管疫情与房市低迷让市场信心徘徊谷底,但中国内需市场庞大且活力充沛。2024 年最终消费及投资支出对 GDP 贡献率合计近 7 成,近 10 年(2015 - 2024)消费及投资支出占 GDP 比达 91.3%,内需之重要远超出口。同时,中国居民储蓄率高,为消费和投资储备了强大潜力。
文章表示,创新更是中国经济的底气所在。美国研究机构数据表明,2020 年中国理工科毕业生是美国 4 倍多,2018 年起大学增设 2300 多个 AI 学程,2022 年全球近一半顶尖 AI 研究人员来自中国高校。年轻人的创新能量造就了 DeepSeek 的科技突破,也带来《哪吒 2》这样的电影佳绩。
“这表明,中国拥有充裕资金、创新能力与消费投资潜力,短期关税与科技打压不足为惧,内需消费与投资才是经济增长关键。”文章最后认为,只要激活内需市场,加上中国人的 “勤奋” 特质,以及过去 30 年教育科研投资的厚积薄发,中国经济必将稳步迈向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