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21岁的马云带着18岁的妹妹马雪,在西湖边上闲逛。偶遇两位英国游客,因英语交谈而结缘成了好朋友。那个时候,马云还是个大二学生,正是风华正茂的年代。马云的妹妹上大一,天生丽质,漂亮美丽。 大学毕业后,马云曾做了六年半的英语老师。在这段时间里,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译社,并在业余时间接了一些外贸单位的翻译工作。马云曾回忆道:“我当年学英语时,根本没有想到后来英文会在我的人生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他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认为对的事情,就应该去做,而不应太过功利地思考,否则会陷入麻烦。尽管他的英语技能在当时并未预示着未来的巨大成功,但它却为他后来的事业铺平了道路。 有一次,马云因英语好,被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前往美国催讨一笔债务。尽管最终未能成功讨回债务,但这次经历却让他与互联网结下了不解之缘。互联网,作为当时的“舶来品”,通过流利的英语,马云获得了一张“国际通行证”,使他有机会与全球知名人物建立联系,如《福布斯》记者、杨致远、孙正义、比尔·克林顿等,并在达沃斯论坛等重要场合频繁亮相,让世界逐渐认识了阿里巴巴。 回国后,马云在从美国考察学习回来后,找到了两个合伙人,东拼西凑借来了几万块钱,共同创办了中国黄页。中国黄页可以看作是一个企业基本信息资料搜索平台,尽管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互联网的发展,甚至认为它不过是昙花一现,马云的创举仍然为他赚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1999年,阿里巴巴在一个十八人的小公寓里诞生,马云担任创始人兼召集人。在马云的个人魅力和激情驱动下,阿里巴巴团队很快就开始了创业的征程。 2019年的一个秋日,在浙江杭州的一场商业论坛上,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站在讲台上,向在场的年轻创业者们讲述着自己的成长经历。当谈及自己学习英语的契机时,他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1985年那个温暖的春天,回到了杭州西湖边那段难忘的相遇。 那是一个特别的年代。1985年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拂了将近七年。各地的对外开放政策逐步推进,西方的科技、文化和生活方式开始影响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杭州作为江南文化重镇,也在这股变革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马云和妹妹马雪沿着西湖边的步道悠闲地散步。马雪作为杭州某高校的大一学生,正值青春年华,举手投足间都带着青春特有的活力。兄妹俩一边漫步,一边用英语交谈,这是他们平时练习英语的习惯性方式。 走到断桥附近时,两位背着旅行包的英国游客正在驻足观景。他们手持相机,不时对着西湖的景色拍照,脸上流露出对东方文化的赞叹之情。马云注意到这难得的语言实践机会,便主动用英语向两位游客打招呼。 两位英国游客对这对兄妹的热情和知识储备印象深刻,便邀请他们一同游览西湖。途中分享了他们在剑桥大学的求学经历,这让正在杭州师范学院就读的马云大开眼界。临别时,英国游客赞叹中国年轻人的进取心,并鼓励马云继续努力学习英语。他们互相留下了通信地址,约定以后要保持联系。通过与外国友人的交谈,马云开阔了国际视野。 阿里巴巴网站最初主要致力于批发业务,解决了很多商家在进货方面的困难。以前,像马云这样的创业者必须四处奔波,背着大麻袋去寻找货源,但有了阿里巴巴,想做买卖的人不再需要这样辛苦寻找商品来源。然而,阿里巴巴的功能并没有让买家购物更便捷,买家仍然需要去实体店购买商品。为了让购物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马云于2003年5月创立了淘宝网,推出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 最初,淘宝网的“在网上卖东西”这一模式遭到了许多传统零售商的嘲笑,认为它无法成功。然而,正是这些曾经嘲笑淘宝的人,后来都不得不为淘宝的成功感到惊讶。淘宝网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商品销售模式,不仅方便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随着淘宝网的不断发展,2004年,支付宝应运而生。支付宝与后来的微信支付一起,改变了中国的支付方式,帮助中国迅速进入了无现金支付的时代。阿里巴巴旗下拥有了庞大的团队,作为集团的掌门人,马云的主要任务是整合各方资源,引领企业的发展方向,并逐步扩展集团的业务,最终打造了阿里巴巴商业帝国。 在阿里巴巴成功后,有一次,马云到金庸家里作客,看到金庸家里堆满了书,便问金庸:“这些书您能看完吗?”金庸笑着说:“这些书都是摆设,我不看的。”马云听后,虽然不清楚金庸是否开玩笑,但依然信以为真。此外,还有传言称马云曾在金庸家里做客,聊得很开心,临走时匆忙拿出一本书请求签名。金庸看到书是盗版,便拒绝签名,最后只在一张餐巾纸上写下了“相见恨晚,一见如故”八个字。 2015年10月4日,马云的第一幅油画作品《桃花源》在香港的苏富比拍卖行以4220万港币(约合3400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马云在谈到这幅画时表示:“我觉得我们画一个地球,保护地球,保护海洋、空气和水。”拍卖所得将捐赠给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支持生态保护工作。
1985年,21岁的马云带着18岁的妹妹马雪,在西湖边上闲逛。偶遇两位英国游客,
运赛过去
2025-02-13 19:33:18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