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0月,日寇派人去劝降土匪“老北风”,提出让“老北风”当旅长。“老北风

甜蜜游记 2025-02-13 19:00:29

1931年10月,日寇派人去劝降土匪“老北风”,提出让“老北风”当旅长。“老北风”一听,当即同意“投靠”日寇,约定在11月初率部“献降”。趁着“献降”仪式,“老北风”率部奇袭日寇指挥部,一连击毙了15名日寇。 1931年9月18日的一声炮响,彻底打破了东北的宁静。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短短数月便侵占了东北三省。 东北地区原本驻扎着张学良统帅的三十万东北军,却在事变爆发后接到了"不抵抗"的命令。这支训练有素的军队被迫南迁,留下了偌大的权力真空。 日军为了尽快掌控东北地区,采取了一系列分化瓦解的手段。他们一边派遣军队推进,一边积极拉拢收编当地的各路势力,妄图实现所谓的"以华制华"。 在东北广袤的土地上,各路土匪武装势力盘踞一方,成为了日军亟需笼络的对象。日军开出了高官厚禄的条件,妄图把这些地方势力收为己用。 这些土匪武装中,"老北风"的部队以战斗力强悍著称。他们熟悉地形,机动灵活,往往能在关键时刻给敌人致命一击。 张海天,这个后来被人称为"老北风"的男人,出生在辽宁海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祖辈是从山东闯关东来到东北的,像千千万万闯关东的人一样,为了寻求一个能养家糊口的生计。 年轻时的张海天曾在警察分所当过杂役,但因不堪所长的欺辱而离开。这段经历让他对当时社会的黑暗有了更深的认识。 投身绿林后的张海天,凭借着魁梧的身材和出色的骑射本领,很快在"老头票"匪帮中崭露头角。"老头票"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义匪,专门打击横行霸道的恶霸和不法分子。 在"老头票"的几年,张海天逐渐成长为一名受人拥戴的"炮头"。这段经历不仅让他掌握了带兵打仗的本领,更让他深深体会到了军事指挥的重要性。 "九一八"事变后,张海天亲眼目睹了日军在东北的暴行。日军的铁蹄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面对日军的劝降,张海天很快想到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表面上答应投降,实则暗中部署,准备给日军一个迎头痛击。 为了让这个计划更加可信,张海天特意派人向日军传递投诚的诚意。他表示愿意率领全部人马投降,只要日军能够给予优厚的待遇。 在准备"献降"的这段时间里,张海天秘密调整了部队的部署。他将最精锐的战士安排在关键位置,为突袭做好准备。 同时,他也在部队中秘密传达了行动计划。每个人都被反复叮嘱,在行动时必须按照预定计划行事,不能打草惊蛇。 这个计划虽然冒险,但在当时的形势下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成功,不仅能给日军重创,还能鼓舞东北民众的抗日斗志。 张海天深知,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国难当头之际,绝不能做对不起民族的事情。即便明知日军势大,也要奋起反抗。 这次献降行动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从武器装备的检查到人员的分工配置,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 1931年11月初的这一天,天气异常晴朗。日军为了举行这场盛大的"献降"仪式,特意选择了一处宽阔的场地。 日军指挥部认为这将是他们在东北的一次重大胜利,因此调集了大量军官参加仪式。他们甚至准备了香槟和礼炮,要为这次收编庆祝。 老北风率领的部队排着整齐的队列走来,每个人都穿戴整齐。从表面上看,这支队伍确实像是准备接受改编的样子。 日军指挥官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准备发表讲话。其他日军军官则分散站在四周,准备见证这个他们认为的历史性时刻。 就在日军指挥官开始讲话的瞬间,老北风突然发出了一声令下。早已埋伏好的神枪手立即开火,精准地击中了站在高台上的日军军官。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老北风的部队就已经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但却出人意料地快速。老北风的部队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权,而日军则陷入了完全的被动。 在这场突袭中,日军指挥部的十五名军官全部被击毙。这些平日里趾高气扬的侵略者,没想到会在他们认为的"献降"仪式上丧命。 这次行动的成功不仅给了日军重创,更重要的是极大地鼓舞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斗志。这个消息很快在东北各地传开。 老北风的这次突袭行动,成为了东北抗日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证明了日军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有勇气和智慧,就能给敌人致命一击。 这场胜利之后,越来越多的东北民众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来。老北风的部队也迅速发展壮大,从原来的两千余人扩充到了五千多人。 这次行动也彻底粉碎了日军妄图通过收编土匪来控制东北的幻想。他们不得不承认,在东北这片土地上,还有着许多不愿屈服的抗日力量。 老北风和他的部队就这样开启了艰苦卓绝的抗日征程。他们在东北广袤的土地上,与日寇展开了长期的游击战。 这支队伍后来多次与日军展开激战,每次都能给敌人造成重大伤亡。虽然最终因为寡不敌众而被迫转移,但他们的抗日精神永远留在了东北的历史上。

0 阅读:226

猜你喜欢

甜蜜游记

甜蜜游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