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三缓五引不满此信息冲上热搜不应该,交通肇事致3人死亡,全责,没有对被害人赔偿,被害人没有谅解,绵阳市某区法院判决缓刑,很明显,这个判决值得研究。 首先,法律依据不足: 根据《刑法》第133条及两高司法解释的规定,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且负事故全部责任,死亡3人以上并负事故全部责任,属于“特别恶劣情节”,直接适用3年以上量刑档次,基准刑为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若逃逸则刑期更高)。 当然,根据法律规定,即使被告人存在自首、认罪认罚等从宽情节,法定最低刑仍为3年,而缓刑仅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犯罪。 其次,缓刑的关键障碍 1. 刑期门槛限制 缓刑要求判处的刑期在3年以下,而本案基准刑为3年以上,除非存在法定的减轻处罚情节(如重大立功),否则无法突破量刑下限。 2. 赔偿与谅解的缺失 赔偿损失和取得被害人谅解是判断“悔罪表现”的核心依据。未赔偿且未取得谅解时,法院通常认为被告人未充分弥补社会危害,难以认定“确有悔罪”,从而排除缓刑适用。 3. 社会影响与司法导向 造成多人死亡的恶性交通肇事案件,且被告人全部责任,司法机关更倾向于严惩以警示公众,缓刑可能引发负面社会反响,法院在裁量时应该审慎考虑。
判三缓五引不满此信息冲上热搜不应该,交通肇事致3人死亡,全责,没有对被害人赔偿,
晓云体育
2025-02-13 11:43:43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