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环球音乐”官宣了与刘欢的合作,这也代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刘欢个人演唱作品的录音版权,以及他创作作品的词曲版权,都将交给“环球音乐”整合管理。
在历史上,这也是刘欢第二次与唱片公司签订个人类型合约,而他的上一份合同,还要追溯到1997年。那一年,“索尼音乐”准备进入中国内地市场,随后与“上海声像”共同搭建成立“索尼音乐”内地分公司,而内地索尼签约的第一位歌手,就是刘欢。
对于刘欢来讲,和“索尼音乐”签约也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因为这也是他入行多年以来,终于第一次告别个体户身份加入了正规军,并且还让他因此有了个人生涯第一张专辑。甚至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还是刘欢音乐生涯里,唯一一张个人的原创音乐专辑。
1997年的刘欢,其实出道已经十年,早已经成为了中国内地家喻户晓的歌手。他的歌声频繁出现在各种影视剧、晚会舞台,甚至像北京亚运会这样的国际赛场,堪称典型的国民歌手。
但就是这样一位歌手,从当年的唱片时代标准来衡量,刘欢却始终算是一个“游击队”型歌手,因为他虽然已经拥有了大量原唱和原创作品,但却没有任何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专辑。要么是《敢爱敢追》、《刘欢的沙龙》这些同期内地歌手都在操作的翻唱港台歌曲为主体的拷贝专辑,要么就是《北京人在纽约》这样的OST专辑,却都不是正儿八经的个人录音室专辑。
而且,刘欢也没有像相对同期的王虹、常宽、毛阿敏、那英、谢津、解晓东、李玲玉等歌手一样,从九十年代初期到中期这个时间点,陆续签约香港和台湾地区、或者有港资背景的唱片公司,所以他就一直属于那种不断进入千家万户,却始终没有一张代表专辑的“零售型”歌手。
加盟“索尼音乐”后,也使得刘欢终于有机会将出专辑这回事纳入议事日程,毕竟在九十年代签约唱片公司这件事本身,就等同于签订个人专辑的制作和加工合同。
不过,和所有九十年代的签约歌手都不同,刘欢一开始就放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大招,那就是把自己之前散落于各个渠道的作品,先整理集结,并用“记住刘欢”这样的企划,出了一张精选型的个人专辑。
这么做的意义,一是终于可以让自己此前诸多的精品歌曲,在归纳整理后,于专辑这个载体名正言顺的出现。另一方面,“记住”这个企划点,在当时既是一个阶段的总结,也预示着另一段新旅程的开启。只不过比较可惜的是,后来不知道是哪些合作方面的问题,刘欢与“索尼音乐”的合作从专辑层面来讲,仅仅止于这张《记住刘欢》,后续并没有再继续推出真正意义上的全新原创专辑。
《记住刘欢》收录了刘欢入行以来的28首代表作,很多作品都是国民级的歌曲。比如刘欢第一次录制的歌曲:电视剧《雪城》的片头曲《心中的太阳》,以及同时期的另一首代表作,电视剧《便衣警察》的片尾曲《少年壮志不言愁》。
其它的影视作品,还包括电视剧《胡雪岩》的片头曲和片尾曲《去者》及《情怨》,《电视剧《三国演义》插曲《这一拜》,以及刘欢当年为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创作并演唱的四首作品,其中就包括最为著名的片头曲《千万次的问》。
其它还包括像1990年北京亚运会流传最广、甚至比赛会主题曲更有名的《亚洲雄风》,时事政论片《世纪行》片头曲《你是一面旗帜》,刘欢早期的个人创作作品《蒙古姑娘》,以及那个时代经常在晚会上可以听到的《磨刀老头》,还有像很多人都唱过的《弯弯的月亮》等等作品。
其中一首士心作曲的《人生第一次》,后来在给庞龙写《美好》专辑的文案时,他特别提到说他非常喜欢这首歌曲,并且无论是这首歌还是刘欢老师,都曾经对自己有过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他也在《美好》专辑里翻唱了这首歌曲,还特意放到了专辑第一首的位置。
除此之外,《记住刘欢》这张专辑由于有“索尼音乐”这样的国际大厂托底,所以自然会有很专业的企划,因此每首歌曲除了有录音时间的记录之外,很多作品也有刘欢交代的一些歌曲创作、录音的背景花絮,算是起到了历史纪录的作用。
当这些跨度多达将近十年,而且风格五花八门、题材千奇百怪,录音需求和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甚至从语言的角度来讲,除了中文歌曲,还有英文歌曲,以及像《L’amour》这样的法语歌曲等等的作品,最终都被整合到了一张专辑里,一方面是听感上的芜杂和眼花缭乱,另一方面也说明刘欢老师是真正的多边型音乐战士。
但由于当时也没有做真正意义上的母带重制,以及统一的后期缩混及处理,只是简单调整了一下音量的均衡,所以无论从听感的角度,还是专辑完整性的角度,都只能说《记住刘欢》更像是一张精选专辑。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因为这张专辑里的歌曲,此前从来没有出现在任何一张刘欢的专辑里(因为刘欢压根就没发过正规专辑),它们都算是第一次出现在刘欢的专辑里,所以又不得不把《记住刘欢》当成是刘欢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或者说,这更像是一张歌手个人的自选辑,但也好在有这样一张唱片存在,让刘欢老师事业生涯前十年的经典作品,可以以专辑的方式被记录下来,而不用在各种犄角旮旯的拼盘带里,拼凑出他早年的作品史。
这张专辑当年除了发行卡带之外,最初版本的CD还拿到新加坡进行压制,此后才改成内地压碟。再后来,“上海声像”又将最早4CD厚盒装的设计,改成两张单CD方式发行。但由于内地发行市场一直以来的超发“习惯”,所以再到后来就是不断有“再版”涌现出来,各种音像标、外纸套、特价贴纸、内圈码的版本也是层出不穷,以至于现在在市场上会有各种版本供人选择。
入行四十年来,如果说《记住刘欢》还是一张专辑属性很模糊的专辑,那么2003年刘欢在“京文唱片”发行的《六十年代生人》,则就是正儿八经的个人专辑了。
在这张专辑里,刘欢也把他那个年代人青少年接触的经典歌曲,做了非常有意思的改编。其中像《喂鸡》这样的作品,要不是他的重置传播,真的有可能在这个时代失传,而这首歌曲在专辑里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歌曲,它用非常有想象力的电音制作方式,再加上效果人声的处理,让经典变得有趣、好玩。
尤其考虑到刘欢还是一个生于六十年代中国内地、并且常常演绎高大上作品的歌手,这样的童真、甚至“不正经”状态,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他作为老艺术家的音乐审美格局,以及对于音乐可能性的拓展勇气。
当然,由于《六十年代生人》是一张经典改编的专辑,所以它在理论上又不能算是刘欢个人的原创型专辑。
所以,说起刘欢历史上的个人专辑,《记住刘欢》和《六十年代生人》虽然在专辑属性上都有各自的模糊性,但它们确实是刘欢入行以来,真正意义上仅有的两张个人专辑。
不过,在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说法,那就是也有人把1991年的《刘欢·金曲精选》,当成刘欢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因为这张专辑虽然直接叫精选,但实际上它和六年后“索尼音乐”发行的《记住刘欢》,在选歌的思维模式上是相同的,那就是都选了刘欢个人首唱、或者演绎内地音乐人创作的作品,从原创音乐的角度来讲,《刘欢·金曲精选》确实是刘欢第一张完全以内地原创作品为载体的专辑,只不过这个精选更多是公司行为,而不是刘欢自发的选择和策划,并且也不像《记住刘欢》那样亲自担任制作人,所以很难被刘欢个人承认。
这张精选里收录的《绿叶对根的情意》、《西部恍惚》、《相信我》和《离不开你》,后来都没有入选《记住刘欢》专辑,其中《离不开你》同样也是刘欢早期很有代表的经典之一,从历史价值的角度来讲,这张精选专辑,说是刘欢最早的个人专辑其实也不为过。
后来,“深飞唱片”在2002年还再版了这张《刘欢·金曲精选》,并且换了封面也换了专辑名,唱片的封面写的是《蒙古小夜曲》,CD的碟面写的又是《心中的太阳》,但一般大家都称为《蒙古小夜曲》,以至于后来被传成了《蒙古小夜曲》是刘欢的第一张个人专辑。
这次刘欢和“环球音乐”合作后,可以看到TME平台上和刘欢有关的专辑、精选辑页面,唱片公司一栏绝大部分都已经换成了“环球音乐”,甚至包括当年“索尼音乐”制作的《记住刘欢》。
而在专辑栏里的最新专辑,则是《刘欢音乐档案》,这同样是一张合辑,除了收录刘欢老师近十年的央视春晚歌曲,以及在《中国之星》节目里演唱或参与演唱的作品,也少不了《第三军团》、《闯关东》、《三大队》这些影视剧里的歌曲,可以算得上是《记住刘欢II》了,不过目前看到的只有数字专辑,还没有实体同步发行。
也希望这次与“环球音乐”的合作,能把刘欢老师的音乐以实体唱片的方式重新整合一下,作为一个八十年代出道的歌手,这样才更匹配老艺术家的音乐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