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中国面临着一个关键的通信问题:为了转播这次历史性访问

江樵品史呀 2025-02-12 16:37:18

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中国面临着一个关键的通信问题:为了转播这次历史性访问,中国需要租借美国的卫星。然而,美国提出的条件是,中国必须支付100万美元的租金,作为交换,美国要求在中国境内建立几个地面站。熊向晖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周总理时,他犹豫不决,担心这一高额费用。周总理听后立刻怒斥:“糊涂!怎么能一听到100万美元就退缩?”

周总理敏锐地意识到,美国提出的条件远不止租借卫星这么简单。美国的真正意图是借机在中国建立完全归他们控制的地面站,实际上是在中国安插“监视器”。他们故意抬高价格,试图让中国感到无选择而妥协,贪图“免费”便宜。然而,周总理深谙国际谈判之道,他清楚这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关乎国家主权的重大事项。

周总理明确表示,虽然100万美元是可以接受的,但在租借期间,美国的卫星通讯必须归中国所有。如果美国需要使用,必须向中方申请并支付使用费。周总理的这一策略,令美国人始料未及。

这一提案实际上等于给美国设定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条件。如果在租借期间,美国无法使用卫星服务,将导致其国内通讯瘫痪,因为美国的所有通讯设施都依赖这些卫星。最终,美国被迫以6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尼克松访华期间的卫星使用权。

通过这次合作,中国不仅解决了当时的通信问题,还实现了技术上的飞跃。在租借美国卫星的同时,美国必须派遣技术人员带着设备来中国,与中方共同建立两个临时地面站,分别位于北京和上海。周总理明确指示中方技术人员,尤其是北京长途电信局控制室负责人刘东新,务必在合作结束前掌握所有相关技术。

经过20天的紧张建设和调试,两个地面站成功投入使用,尼克松访华的历史性画面得以实时传送到全世界。这一事件也引起了台湾方面的强烈反应,蒋介石在仕林公馆的电视机前看到尼克松与周总理握手的画面后,愤怒地砸坏了电视机,愤慨美国背信弃义。

然而,刘东新没有辜负周总理的期望,不仅成功学会了相关技术,还与两名美国技术人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一事件也展示了周总理的睿智与远见,他在关键时刻化解了外部压力,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此外,周总理在新中国建设初期,还展现了坚定的外交智慧。建国初期,国库空虚,几乎所有黄金都被蒋介石带往台湾。一次中外记者会上,一名美国记者恶意提问:“请问,中国国库里现在还有多少钱?”周总理目光锐利,毫不示弱,用机智的回应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中国的尊严。

0 阅读:81

猜你喜欢

江樵品史呀

江樵品史呀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让我们一起来一场时空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