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俩过年回娘家。为表孝心,姐姐给母亲10000元,妹妹给5000元。没想到,母亲竟然区别对待,妹妹伤心不已。 姐妹过年回娘家,本应是一次温暖的亲情聚会,可对妹妹而言,却遭遇难以言喻的尴尬。 姐姐经济优渥,出手阔绰地给了妈妈10000元。 妹妹呢,生活的重担压得她有些喘不过气,她想起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便狠狠心,从本就不宽裕的积蓄里抠出5000元。 饭后,妈妈开始给孩子们包红包。 起初,妈妈笑意盈盈地说给两家孩子一样多,都是500元。 妹妹心里还想着,这是妈妈对晚辈一视同仁的疼爱。 可谁能料到,姐姐家孩子突然脆生生地嚷道:“外婆,你是不是弄错了?你不是给我1000吗?” 刹那间,空气仿佛凝固。 妈妈眼神闪烁,尴尬地看向妹妹,随后忙不迭解释:“你姐给了10000元,我给她孩子1000元。你给了5000元,我给你孩子500元,我这是按比例来的,嗯嗯……公平起见。” 妹妹只觉心底一阵发寒。在妈妈的这番操作里,亲情竟被拆解成了一道道冰冷的数学题,每一个红包数额,都像是对金钱付出的精准回应。 姐姐给得多,她孩子的红包便水涨船高;妹妹给得少,孩子的红包就跟着矮人一截。 难道,这份血脉相连的亲情,真的可以被金钱的刻度精准丈量? 要知道姐姐家里生活优厚,1万元看起来多对姐姐家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妹妹家里比较贫困,拿出5000元对已经是极限了。 这里面的心意真的能用钱来衡量吗? 妹妹并非不明白人情世故中的礼尚往来,可那是说外面的社交场中,是陌生人或泛泛之交间的分寸拿捏。 可这里,是家啊,是本该爱与理解的港湾,该和外面一样吗? 妹妹原以为妈妈能懂她的不易,能透过金钱的表象,看到她那颗滚烫的心。可如今,妈妈却在这红包的厚薄间,将妹妹的心意漠视了。 看到妹妹的自述,我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很难说哪个对哪个不对。 如果在一些人情往来中,你封的红包多,回礼多那是正常的,但在亲密无间的姐妹父母之间,这个规则似乎却不太适用。 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出在母亲的好心隐瞒,姐妹两个人给她的红包不一样,母亲也很难做,如果真的同样给孩子500,要怕姐姐那边心里不满。 给的不一样,厚此薄彼,又怕妹妹心里有意见。所以母亲只好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没想到毫无心机的孩子说破这个谎言,导致了下一刻的尴尬。 一边是妈妈所谓遵循的世俗规则,一边是妹妹渴望的亲情温度,在亲情的天平上,究竟该如何摆放金钱与情感的砝码? 如果我是这位母亲也很难做? 或许我会这样做:把姐姐的1万退回5000给姐姐,说你们姐妹都给5000我就可以了,然后再给每个孩子回500块钱的红包,那就皆大欢喜了 大家有遇过这件事情吗?如果你是那位母亲,你要怎么做呢?说说你的想法吧。
姐妹俩过年回娘家。为表孝心,姐姐给母亲10000元,妹妹给5000元。没想到,母
世事说苦辣
2025-02-12 14:39:14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