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想不到,中国核潜艇四大天王竟用算盘打出镇国神器! 有这么一张照片,上边是中国核潜艇“四大天王”的合影,随着黄旭华逝世,中国核潜艇“四大天王”已全部离世,但他们用算盘打造出镇国神器的功绩仍在民间传颂。 说起中国核潜艇,那可真是来之不易,面对技术封锁和外人的嘲讽,我国却从未妥协,誓死也要打造出这一镇国神器,让中国人挺直腰杆。 1958年,我国核潜艇刚开始研发时,根本就没有图纸资料,也没有任何外援专家,手里唯一的资源只是两张模糊的照片和一个玩具模型。 在探索核潜艇艇体线型方案,黄旭华直接就选择了最先进也是最难的水滴线型艇体。 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就只能用算盘计算数据,为了保证核潜艇足够稳定,所有的边角料都需要称重。 即便条件十分艰苦,黄旭华仍然带领团队,把全世界最先进的水滴线型艇体搞了出来,甚至比美国还早上几年。 如此辉煌成绩的背后,是黄旭华三十年不回家的决心,就像黄老所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彭士禄的名字曾经是我国高级机密,他不仅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出了心脏,还为我们中国建设了核电站。 当年在研究核动力装置时,彭士禄提出建立陆上模式堆,在经过试验后再塞进核潜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夜以继日计算了几十万个数据,使用的工具也只是算盘和计算尺。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整个团队整天只吃窝窝头,吃完后就去挖野菜、刨白菜根,在他们的努力下,这才有了092核潜艇。 赵仁恺跟黄旭华的遭遇非常相似,在苏联学成归来后,他一头就扎进了我国核潜艇事业中,此后30年内,他再也没有回过家,甚至没能见到母亲和兄弟的最后一面。 1959年底,赵仁恺笔记本上已经记录了1500多个技术问题,尽管面临着技术瓶颈,他带领团队仅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就整合了20个月以来的所有参数数据,这才找到了核动力的主参数和设计方案。 作为一名核潜艇总设计师,赵仁恺常常身先士卒去干一些非常危险的事情。 有一次核燃料正准备往反应堆里放,结果屋顶的冷却水管却爆了,这些水一旦接触到核燃料元件,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赵仁恺直接爬到了吊车轨道上,这才把水管修好,让众人捏了一把冷汗。 后期赵仁恺也经常上艇参加航行试验,有一次差点因公殉职,而他似乎早有预见,上艇专门写好了遗书,并留下三块手边,交代同事自己出事后,要把这些东西转交给他的家人。 黄纬禄在1957年便开始了“导弹人生”,他立志要打造出属于中国的“争气弹”,让中国人民在全世界面前挺起腰杆。 1970年,黄纬禄担任“巨浪一号”的总设计师,即便没有研制水下导弹的经验,也没有试验的场地和设备,但他从未想过退缩,并隐姓埋名、艰苦攻坚,投身“巨浪一号”导弹事业中。 1982年,在黄纬禄的带领下,“巨浪一号”成功问世,也是在这一年,黄纬禄过于劳累,再加上疾病缠身,导致他足足减重了11公斤,很多人说“黄老是把自己身上的肉补在了导弹上。” 打造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4名总设计师,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安危创造出了如今的太平盛世,这才是我们应该去追的明星。 送别黄旭华院士,向国之脊梁们致敬,愿一路走好!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中核集团2025年02月08日关于《这张合影,让网友泪目》的报道
万万想不到,中国核潜艇四大天王竟用算盘打出镇国神器! 有这么一张照片,上边是
一叶知大事
2025-02-12 12:58: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