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那个女孩!”1937年,南京,几个日本兵正要对女孩施暴,一个美国女人冲了过来,日本兵被打搅了兴致,举刀便砍,这时,美国女人露出了手臂上的标徽……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展开长达六周的屠杀、掠夺和强暴。南京城内血流成河,生灵涂炭。 面对这场浩劫,美国大使馆多次警告滞留南京的公民尽快撤离。然而,魏特琳却坚定地拒绝了。 作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代理校长,魏特琳将校园改造成难民收容所,接纳了超过一万名妇女儿童,为她们提供避难之所。 为了让日军不敢轻易闯入,她在校门口悬挂美国国旗,并佩戴红十字标志,以自己的国际身份保护这些手无寸铁的人。 然而,日军的兽行依旧无法被完全遏制。一次,几个日军围住一名年轻的中国女孩,撕扯她的衣服,女孩绝望地哭喊着。 就在这危急关头,魏特琳挺身而出,指着日军大骂:“畜生,放开她!” 日军刚想举刀威胁,突然看到她胳膊上的红十字标志,意识到她是一名外国人,才悻悻离开。 然而,日军的残暴远超想象。12月17日,日军从后门闯入学校,掳走12名年轻女子。 魏特琳心如刀割,愤怒地冲到日本领事馆抗议,最终迫使日方同意在学校门口张贴告示,并派宪兵维持秩序。 长期的精神压力与战争创伤让她患上严重抑郁症,1940年,她被迫返回美国。次年5月14日,她因抑郁症自尽,享年55岁。 2005年,严歌苓写了《金陵十三钗》,灵感来源正是魏特琳,后来张艺谋将其改编成电影,魏特琳的故事也为更多人所熟知。 魏特琳虽然是一个美国人,却为保护中国人付出了生命,是值得国人敬重和铭记的。 除了她,拉贝先生也是一位博爱的和平爱好者,正是因为他们的正义之举,才拯救了众多无辜的百姓。 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拉贝不顾自身安危,利用自己的身份,竭尽所能保护中国平民。 南京沦陷后,日军在城内大肆屠杀、抢掠和强暴无辜百姓。 拉贝与一群国际人士成立南京安全区,在南京市中心划出约3.86平方公里的区域,设立难民营,保护25万余名中国平民。 他还利用家中院落收容了600多名难民,亲自分发粮食,安抚惊恐的民众。 面对日军暴行,拉贝多次出面直接干预,甚至亲身阻止日军施暴。 他曾数次前往日本大使馆抗议日军暴行,并在德国驻南京使馆施压下,成功挽救了无数生命。 魏特琳和拉贝的言行证明,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人性中的光辉不会因国界而消失。 他们虽国籍不同,却选择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用无畏和善良守护无辜生命。他们的坚持,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对正义的坚守。 中国人民向来恩怨分明,对于日本政府不承认历史、不真诚道歉的态度,我们必须追究到底,让世界牢记那段惨痛的历史。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铭记那些在黑暗中点燃希望的人。他们的勇气和博爱,超越了民族和国界,成为人道主义的象征。 南京人民没有忘记他们,中国也没有忘记他们,他们的名字将永远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提醒我们:正义与善良从不分国界,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放开那个女孩!”1937年,南京,几个日本兵正要对女孩施暴,一个美国女人冲了过
白薇说社会
2025-02-11 18:42:24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