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与平凡之间,或许只隔着一种选择。高考时,一位考生以甲骨文写完整篇作文,迅速成

哄动亦社 2025-02-11 18:25:29

天才与平凡之间,或许只隔着一种选择。高考时,一位考生以甲骨文写完整篇作文,迅速成为舆论焦点。这场堪称“破格”的书写带来的并非单纯的惊叹,更是一场教育与个性的矛盾较量。甲骨文,这种传承了几千年的古老书写,以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象征力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将这门古文字直接应用于现代应试,究竟是在推广传统文化,还是在刻意与规则博弈?这位考生的初衷令人佩服,但行为本身却引发了一场对“创新边界”的严肃讨论:敢想敢做值得称赞,但回归考试本质,结果又能否被这样的“创新”承载?

在这起事件中,公众从最初的仰慕转为质疑,让人感受到一种错综复杂的情绪变化。一方面,黄蛉独特的特长确实打破了传统的学习路径,以甲骨文应考,也是在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某种程度上,他不仅惊艳了传统的考官,更敲开了高校的大门。然而进入大学后,他的表现却显得力不从心,光环褪去后,他的不专注和自我炒作将原本的“天才”印象消解殆尽。这种看似巅峰与低谷的快速切换,其实更是内心浮躁与现实落差的外现。对比那些脚踏实地投入学术的同龄人,他在大学中表现出的漫不经心和对热爱的浅尝辄止,似乎与他当初的高调起步形成了鲜明反差,也让学校的破格录取初衷显得讽刺而难堪。

“甲骨文事件”与其说是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如说是对整个教育机制的一次投影。教育的终极目标,到底是培养标新立异的个性,还是平衡规则与特长的人才?深究其内核,这起事件的关键并不在于他写了甲骨文,而在于他后续的发展是否能回应自身特长带来的期待。黄蛉令人遗憾的经历恰恰证明,仅凭天分是难以立足的,真正的成长源于对热爱的深耕细作和对规则边界的理性认知。个性化教育固然重要,但盲目破格同样带来隐患。从天才走向平庸,源于内在态度的缺失;而从“甲骨文事件”反思教育,我们又该更重视德才兼备,让特长和规则找到彼此包容的平衡点。唯有如此,每个人的光芒才能真正绽放,而不是稍纵即逝。

0 阅读:4
哄动亦社

哄动亦社

哄动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