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仙台读书时,曾在给许寿裳先生的信中提到过一件令他不快的事情:某些同学在

鉴史忆往呀 2025-02-11 17:14:24

鲁迅先生在仙台读书时,曾在给许寿裳先生的信中提到过一件令他不快的事情:某些同学在公共浴堂爬到高处窥视对面的女子洗澡。这件事发生在1940年9月,鲁迅来到仙台的那个冬季,气候极为寒冷,他每日前往公共浴堂泡澡取暖。 在仙台的浴堂里,男女客人被一道矮小的木墙隔开,这样的布局令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感到惊奇。一些同学因好奇而爬上高处,窥视女客人沐浴。鲁迅对此深感不满,他在信中写道:“昨夜读《天演论》,故有此神来之笔!”把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与留学生在浴堂的行为作比较,显然并非表扬。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之一,他因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而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影响深远。而与他齐名的林纾,则因翻译许多西方文学作品而广受赞誉。鲁迅年轻时深受这两位人物的影响,但随着思想的成熟,他对严复和林纾的看法逐渐发生了转变。 鲁迅的思想变化,尤其是在“幻灯片事件”之后,显得尤为明显。这一事件标志着他弃医从文的重要转折点。在一堂细菌课上,教师播放了一段关于日俄战争的幻灯片,其中展示了一个中国间谍被俄国捕捉并处决的场景。幻灯片中的围观者大多是中国人,他们对即将处死的同胞无动于衷,甚至有的露出笑容。 这幅画面令鲁迅震惊不已。被处决的中国人身体强壮,却眼神空洞,仿佛生命已经失去意义。这一刻,鲁迅意识到,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不再是有尊严的民族,而是任人侮辱的弱者。而更令人痛心的是,周围的同胞,甚至包括留学生,竟对这一切麻木不仁,甚至为日本人处决中国人喝彩。 这一事件深刻触动了鲁迅,他开始深刻反思中国民族的自卑与麻木,意识到即使拥有强健的体魄,当自卑和麻木成为民族的根基,再强大的身体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这一转变,促使他最终选择弃医从文,用笔触去唤醒沉睡的民族,发出反思与警醒的声音。

0 阅读:1
鉴史忆往呀

鉴史忆往呀

欢迎关注,跟着小编一起看历史小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