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一名泰国男孩常念周与母亲常媛来到北京,看望周恩来总理的夫人邓颖超。邓

鉴史忆往呀 2025-02-11 17:14:23

1978年,一名泰国男孩常念周与母亲常媛来到北京,看望周恩来总理的夫人邓颖超。邓颖超慈爱地抱起孩子,思念起两年前离世的丈夫。这名泰国妇女——常媛,竟是周总理的“养女”,而她与中国的缘分,更与中泰建交息息相关。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推动与邻国的外交往来。然而,泰国因安全和经济依赖美国,始终对中国持敌对立场,政府高层亦存有偏见。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与泰国旺亲王会面,凭借卓越的风度和“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其尊重。旺亲王返回泰国后,向时任总理披汶的顾问桑转达对中国的积极印象。桑原本持反华立场,但听闻周恩来的言行后,态度发生变化,认为泰国应加强对中国的了解。 为促进交流,桑作出大胆决定,派遣子女赴华学习。他的二子弯威与小女儿西林抵达中国,周恩来对此高度重视,不仅安排四合院居住,还办理留学生身份,并委托廖承志照料二人。何香凝为他们取了中文名:弯威为“常怀”,西林为“常媛”。 最初,常媛对中国的生活颇感不适,周恩来的关怀与鼓励使她逐渐融入校园。她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甚至一度沉浸于汉语学习,忽略了泰语。周恩来温和提醒:“你要记住自己是泰国人,你们未来要做中泰友好使者。”在他的引导下,常媛重新学习泰语,认同自己的泰国身份。 然而,国际局势突变,美国因担忧泰中关系升温,策动政变,推翻披汶政权,并逮捕桑。得知父亲被捕,常媛惊恐不安,周恩来则安慰道:“以后你就是我的孩子。”自此,她成为周总理的“养女”,在中国度过十余年。 周恩来始终关注桑的境遇,并设法与其家族保持联系,定期书信往来,汇报常媛、常怀的成长情况。直至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泰国政策调整,桑终获释。此时,周恩来推动中泰建交,泰国政府考虑到常媛的特殊经历,派她作为沟通桥梁。她多方奔走,促成泰国巴实部长与周恩来谈判。1975年,在双方努力下,中泰正式建交,常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真正成为中泰友好使者。 不久,常媛的孩子出生,恰逢周恩来辞世,为铭记这位恩师,她为儿子取名“常念周”。后来,常念周与弟弟常念廖长大成人,延续母亲精神,致力于中泰友好。如今,他们的子女亦传承这一使命,世代推动两国友谊的发展。

0 阅读:17
鉴史忆往呀

鉴史忆往呀

欢迎关注,跟着小编一起看历史小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