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城,打算处死旧臣练子宁。练子宁一句话,朱棣当场命人割掉他舌头,之后血洗练氏族人。没多久,朱棣后悔万分。 练子宁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在同龄人中展现了超强的学习能力。 洪武十八年,练子宁参加朱元璋主持的殿试,在朱元璋面前毫不怯场。面对朱元璋的提问,他对答如流,见解独特,朱元璋甚是喜欢,提拔他为工部侍郎。 建文帝即位后,练子宁得到建文帝重用。建文帝在位期间,练子宁多次为建文帝出谋划策,在选贤任能上剖有建树,很快被提升为御史大夫。 朱棣大举南下进攻南京后,练子宁临危受命,辅佐大将军李景隆对抗朱棣。 然而手握绝对优势兵力的李景隆竟然屡战屡败,特别是白沟河一战。练子宁因为很多事情无权干涉,只能眼睁睁看着李景隆率领的60万大军全军覆没,彻底葬送了建文帝的主力军。 为何60万大军抵不过朱棣的10万大军,不免让练子宁起了疑心,认为李景隆私底下已投靠朱棣。 练子宁回到南京后,立即向朱允炆进言:“李景隆领兵打仗行事有蹊跷,我60万大军竟然打不过敌人的10万大军,必有通敌之嫌,望陛下能立即处死。” 朱允炆左右为难,他一向慈悲为怀,不愿轻易杀人,更何况是李景隆是自己的表亲,他拒绝了练子宁的提议。 练子宁大哭:“若陛下不处置他,可以先杀了我,以谢罪天下。”练子宁对朱允炆如此忠心,可朱允炆就是听不进他的话,宣布罢朝。 当朱棣的大军逼近南京后,大臣萧用道、周是修上书议论国事,指斥朱允炆的策略误国,应当立即处死李景隆。没想到他们反而遭到朱允炆的批评,朱允炆认为他们是在扰乱朝中纪律。 练子宁悲愤喊道:“国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还容不下忠臣的进言吗?”朱允炆才停止对他们的批评。 然而,事实真如练子宁所料,朱棣大军到达城门后,李景隆打开城门,欢迎朱棣率领军队入城,而朱允炆则在混乱当中下落不明。 朱棣称帝后,周围的人都劝练子宁归降,朱棣之前听说过练子宁的才华,有意通过旁人劝说练子宁归顺。练子宁毅然拒绝了周围人的提议,朱棣命人将练子宁绑缚上朝。 练子宁见到朱棣后,当着众人的面怒斥朱棣大逆不道,谋权篡位,这让朱棣十分难堪。 朱棣一怒之下,命人直接在朝上将练子宁的舌头割掉。随后,朱棣说:“我是在效仿周公辅佐成王罢了!” 练子宁忍着疼痛,用手指蘸了蘸舌血,从容在地上写道:“汝既然为周公,那成王何在?” 听到这番言论,朱棣更加愤怒,认为练子宁是在指责他荒淫无道,充满了对朱棣的蔑视,当众命人将练子宁凌迟处死。 原本练子宁以为一死了之可以解脱一切。但朱棣命人诛杀练氏族人151人,练子宁家乡四百余户人家无一人幸免,通通被格杀,几乎断了练子宁的后代。 朱棣对练子宁的斩杀,应证了朱棣的那句话“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而练子宁对朱允炆的忠也应证了多年前他给好友金佑孜写的一句话:“他日你必为良臣,而我必为忠臣。” 多年以后,朱棣因为连年征战漠北,国库空虚,拿不出10万两银子军饷,对身边大臣说:“朝中缺人才啊,要是子宁这样的大臣在就好了……” 此时,有人向朱棣告发礼部右侍郎钱洗礼是练子宁的姻亲,朱棣叹了一口气,说:“使子宁在,朕犹当用之,况习礼乎。”不禁为残杀练子宁一族人而深感悔恨。 古往今来,从来不缺忠臣,练子宁就是其中一个,对此,您如何看呢?
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城,打算处死旧臣练子宁。练子宁一句话,朱棣当场命人割掉他
鉴史忆往呀
2025-04-02 14:09:57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