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茜茜公主给我回复说,真不容易啊,我婆婆老公去世时,三个儿子一个七岁,一个五岁,一个一岁多。 我很奇怪,你婆婆老公不就是你公公吗?为什么不直接称呼呢? 再一想,明白了,我夫人的父亲不就是我岳父吗?他在夫人6岁那年就去了,我从未有机会喊过岳父呀,叫夫人的父亲应该更为恰当些。 夫人说,她父亲走时她才6岁,还不大记事情,只知道父亲在村办企业弹簧厂上班,是个工人,因为食管AI走了。 为了叙述方便,我继续以男人和女人的代称来讲故事。 --------- 男人在乡镇医院被查出AI症嫌疑时,女人动用所有的关系,借了钱,放下农活,带着必胜的信心去了省城大医院。 那是四十几年前的事情,那时候,家里只留下75岁的婆婆,10岁的儿子和6岁的女儿。 医生说,手术很成功。 女人很高兴,感觉生活有了奔头。稳定后便护着男人回到家里,悉心照料。 原来,男人是工人,每月有工资,女人只要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把农活干好。 现在,男人病了,不仅断了经济来源,还要加强营养服侍。同样需要服侍的,还有年迈的婆婆和一双嗷嗷待哺的儿女。 那时候,这一家是村上最穷的人家,善良的人至多说上一句,这可怎么弄哟? 有善良的地方就有丑陋。一些幸灾乐祸的人,妄图投机取巧占便宜,看笑话,甚至放言:这家人没救了。 女人成了一家人顶天立地的支柱,她退无可退。 凭着顽强的意志,在亲戚的大力帮助下,她还清了村里所有借款,托举儿子考取大学,冲出农村,走向城市,一步一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那一刻,女人感觉无比自豪,村上最看不起她家的那些人不得不伸出大拇指。 这中间,最值得一提的,当数常州三兄妹的善举。 --------- 男人从省城回家后,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最应该帮衬的男人还躺在病床上需要照料。 女人恨不得伸出八只手,披星戴月,上下托举,好让生活的轨道回到正常。 正当女人无计可施,一筹莫展之时,她接到大队部送来的一封信。 信是女人在常州的表妹写来的,她得知表姐夫生病,愿意接来常州帮助照料,以减轻表姐家困难,并说明,这个决定是她家兄妹三人讨论定下的。 那个年代流行通信,家书抵万金,这封信价值两万金。 女人很感动。 但女人天性刚强,不愿意麻烦别人。何况,出门一天就少挣一天的工分,有几毛钱收入呢。 架不住男人发了脾气,女人终于选择一个阴雨天(不用出工),陪着男人去了常州,顺利入住表妹家。 安排妥当,女人便要回家,表妹说,你太累了,就当和我们说说话吧,无论如何也要住一晚再回去。 人间自有真情在。 那晚,女人睡了一个好觉。 在表妹家住了十天之后,常州的表哥又将男人接到家里。表嫂厨艺好,每天拿出浑身解数,早晚不同样,每天不同样。 在那个物质条件相对贫乏的年代,各家生活条件能够自保已算幸运,能够无私地倾其所有,既照顾男人的生活起居,又帮助加强营养,这样的情谊,远不是金钱所能衡量,应该永远存在记忆深处。 过了一星期左右,已出嫁丹阳的表姐回常州娘家,看到男人的情况后,无论如何要带回她家,由她来服侍一段时间。 当接力棒交到这个表姐手上时,男人的身体开始出现了情况,局部地区隐隐有些作痛,表姐怕有所闪失,忙着与女人联系,并紧接送往医院抢救。 当时,省城的医生说,手术很成功。是不是当时的医疗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还是病症已经到达中晚期,而无逆向生长的可能? 最终,无力回天。乡镇医院劝女人回家料理后事。 男人说,这一个月左右,是他最幸福的时光,吃得好,睡得好,心情好,值了! 男人是带着满意离开这个世界的。 因为,他感受到了人间满满的真情! (每当回忆起这段历史,岳母总是满满的感恩之心,一定要报答这兄妹三家,并教育儿子女儿认真落实在行动上。)
昨天,茜茜公主给我回复说,真不容易啊,我婆婆老公去世时,三个儿子一个七岁,一个五
靖易谈文化
2025-02-11 16:20:1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