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94岁的老太看杂志时,突然发现自己30年没回家的儿子是国家功臣,她泪流满面,原谅了儿子的“不孝”,万没想到,多年后她儿子去世,办公室竟然被贴上了封条! 黄院士走后第二天,719所就把他办公室封上了,这是为了保护,里面有很多核心的研究资料和文件,需要专门保护起来,他的办公室也是最受重视的地方! 1986年,黄旭华院士回到家,见到30年没见的母亲已经白发苍苍,他泪如雨下。 他离开家的时候,他还年轻,母亲正值壮年,大年初二他就匆匆离开,也没给母亲解释一句,因为他被选中研究核潜艇,需要隐姓埋名干一件大事。 母亲一直盼着他回家,却一直没有收到过他的消息,黄旭华也不能告诉母亲自己在研究核潜艇。 30年后,母亲看杂志时,看到一篇介绍“黄总设计师”的文章,上面对黄旭华没有提及真名,也没有讲到他现在正在做的事,但却提到了他的妻子。 母亲看到了儿媳妇的名字,瞬间知道了,这篇文章就是说自己的儿子。 她拿着报纸,反反复复看了几十遍,此刻她终于理解了儿子,他是为了国家大事,才离开家多年不看自己的。 她还告诉家人,对于儿子的事,全家人都要支持,这句话也传到了黄院士的耳朵里,他再也抑制不住对母亲的思念,告诉她:“妈,等我回去看你!” 提到母亲,黄院士每次都忍不住流泪,直到1992年,他才终于能回到家乡,见到自己年近百岁的母亲。 在他研究核潜艇的这些年,他二哥去世,母亲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因为思念儿子,她有时候会写信,询问他为什么不回家。 黄院士不知道怎么解释,因为他需要对自己的工作保密,就连自己的家人也不能如实相告,他只好沉默,对这个问题闭口不言。 这也让家里人对他产生了误解,对他颇有怨言,母亲虽然没有得到答案,但她知道,自己的儿子肯定是有正事,经历了这么久,她还是期盼着儿子能回家一趟。 “30年没回家,难道我心里一点波动都没有吗?” 回忆起那段日子,黄院士哽咽了,他坦言,母亲看到的那本杂志,是他寄回家的,因为“沉默”了30年,终于有了能公布自己身份的时候,他需要给母亲一个正式的道歉。 忠孝不能两全,他用30年的“不孝”,换来了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这何尝不是讲“孝”发挥到了极致。 如今黄院士去世,全武汉的鲜花都涌向了他,撒贝宁也推掉工作,赶到殡仪馆缅怀这个被他采访过的国士,而他办公室的封条,更是这些机密的最高保护。 小心翼翼贴上去的,不是“尘封”,而是最崇高的敬仰和纪念! (来源:新华社2025年2月7日关于《独家视频!缅怀黄旭华院士:他永远离开了心爱的办公室,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的报道) 文|百香果 编辑|百香果
一女子在一老人家当保姆,老人女儿回来后,发现保姆端着一大盘水果正往嘴里塞,刚要质
【33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