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嫖上瘾了?”2024年8月,男子好心资助贫困女生读完大学,女生毕业后想出国读

爱查说社会 2025-02-11 00:41:35

“白嫖上瘾了?”2024年8月,男子好心资助贫困女生读完大学,女生毕业后想出国读研,男子却停止了资助。不料,女生追到男子别墅大闹,嚷道:“凭什么不资助我了?一年20w,少一分都不行!”男子闻言,笑着说了一句话。   2024年的8月,正值毕业季的尾声,各大高校的校园里弥漫着离别的气息。女大学生沈茹(化名)坐在教室里,目光虽落在讲台上老师的讲解上,心思却早已飘向了即将展开的全新人生篇章。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开始震动,一连串的未接电话提示打断了她的思绪。疑惑间,一条短信映入眼帘,发件人是她多年来的资助人赵先生。   短信内容简短而礼貌,先是询问为何手机无法接通,接着祝贺她即将完成大学学业,最后则委婉地提出了一个令沈茹始料未及的消息——资助即将结束。赵先生在短信末尾附上了真挚的祝福,希望她未来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业,都能一帆风顺。   然而,对于沈茹而言,这则消息无疑是一记重锤。她原本计划着毕业后继续深造,出国攻读研究生学位,而这一切都需要资金支持。   在沈茹的心中,赵先生的资助早已成为了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她从未真正考虑过这份资助的有限性和条件性。   在她看来,既然赵先生愿意资助她完成大学学业,那么继续资助她出国深造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更何况,她已经习惯了大城市的生活,对那种充满机遇和繁华的日子产生了深深的依恋。   因此,当得知资助即将停止时,沈茹的内心充满了不甘和愤怒,她觉得赵先生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抛弃”她。   下课铃声一响,沈茹便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直奔赵先生的住所。她不顾保安的阻拦,硬闯进了别墅区,站在赵先生的别墅门口大声吵闹,试图用这种方式迫使赵先生改变决定。   她的行为很快引起了周围业主的不满,但大家也从她的言语中听出了端倪,明白了这是一场关于资助与感恩的纠纷。赵先生夫妇得到消息后,迅速赶回家中,准备与沈茹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双方在家门口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沈茹情绪激动,言辞激烈,指责赵先生背信弃义,不愿意继续资助她完成学业。   而赵先生夫妇则显得异常冷静和理智,他们耐心地向沈茹解释,资助的初衷是帮助那些来自贫困家庭、有上进心的孩子完成大学学业,他们已经完成了这个目标。至于沈茹未来的打算和计划,他们并没有义务继续资助。   但沈茹却完全听不进这些解释,她认为赵先生夫妇既然带她见识了大城市的美好生活,就应该对她负责到底。   她恬不知耻地要求赵先生夫妇给她20万,送她出国留学,否则就赖在他们家门口不走。她甚至认为,赵先生夫妇住在别墅里,拥有丰厚的财富,资助她出国留学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是他们欠她的。   面对沈茹的无理取闹,赵先生夫妇感到十分无奈。他们试图用道理说服沈茹,但显然已经无济于事。最终,他们无奈地表示要报警处理,沈茹吓得仓皇而逃。   这起事件很快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有网友表示,沈茹的行为简直令人震惊,她完全不懂得感恩和知足,只知道索取和贪婪。人家资助你上大学已经是莫大的恩情了,怎么可能还要求人家继续资助你出国留学呢?这种行为简直就是在挑战社会的底线。   也有网友认为,资助本身就是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它可能会让受助者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成长是一个需要经历磨难和挫折的过程,不是靠资助就能解决的。因此,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来改变命运。   还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表示自己也曾经资助过贫困学生,但结果却令人心寒。这些学生在毕业后往往失去了联系,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这种经历让他们对资助贫困学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失望。   资助是一种慈善行为,它应该建立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而不是成为一种义务或责任。   这起事件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贪婪和自私,也让我们反思了资助行为的本质和意义。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成长是一个需要经历磨难和挫折的过程,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对于沈茹的所作所为,大家怎么看?

0 阅读:3
爱查说社会

爱查说社会

每天更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