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都无法解释!”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来临前,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不抓教学,每年都组织一到两次针对自然灾害的疏散演练,不仅如此,他还先后两次向教育局申请资金,对学校年久失修的教学楼进行加固,这在当时被人们说成是“不务正业”。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大地震,地震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地震发生的瞬间,强烈的震动让整个城市瞬间变成废墟,道路裂开,建筑物坍塌,许多人在灾难发生时甚至来不及逃生,无奈地被埋在了瓦砾之下。 在汶川及周边地区,学校、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地点遭受了特别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学校,成为了此次地震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地点之一。学生们由于缺乏足够的灾害应对经验和能力,许多生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中消逝。 然而,在这场灾难中,四川安县的桑枣中学却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零伤亡”奇迹。学校共有2300多名师生,在地震发生时,通过有效的应急反应和师生的共同努力,成功地保护了每一个人的安全。桑枣中学的经历在灾后被广泛报道,成为了一个激励和感动无数人的例子。 这一切都说明,在面对自然灾害时,适当的准备和迅速的反应是保护生命安全的关键。桑枣中学的经历提醒我们,提高灾害意识,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是非常必要的。 在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有一位令人敬佩的校长叶志平。他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来临之前的二十多年里,一直坚持着一件在旁人看来"不务正业"的事。 叶志平校长任职期间,并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是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组织全校师生进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练。在他的坚持下,学校每年都要进行一到两次这样的演练。同时,叶校长还先后多次向上级教育部门申请资金,用于加固校舍等设施,以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 然而,在当时,叶校长的这些做法却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一些老师认为这是在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一些家长也抱怨孩子去学校是读书学知识的,而不是参加什么逃生演练。面对负面的声音,叶志平校长却始终坚定地认为,再忙也不能忘了学生的安全,哪怕逃生知识一辈子都用不上,也要让每个孩子都掌握,不能让他们面临任何危险。 功夫不负有心人,叶老师的诲人不倦和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不仅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反而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学习成绩反而有所提高。再加上他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出色表现,叶志平最终成功地升任了桑枣中学的校长。 2008年5月12日,一场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突然袭击了四川汶川。就在地震发生时,叶志平校长正在百里之外的绵阳市区参加一个会议。当他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得知灾情时,心里顿时揪紧了。他第一时间叮嘱学校的老师,一定要组织学生按照平时演练的方式,有序撤离,不要慌乱。 挂断电话后,叶校长连夜赶回了桑枣中学。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倒塌的建筑,到处都是废墟和碎石瓦砾。令他心急如焚的是学生和老师们的安危,他顾不得休息,马上投入到搜寻和营救工作中去。 在地震发生后,学校所有师生仅用了1分多钟的时间就全部安全撤离,无一伤亡!原来,多年来叶校长组织的地震演练和逃生训练,大家都已经熟记于心,学生们在危急关头沉着冷静,每个人都严格按照老师的指挥行动,才能创造出这个奇迹。 叶校长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让桑枣中学在这次大地震中成为当地唯一一所无人员伤亡的学校。他不抓考试成绩而是更注重学生生命安全的先进教育理念,不仅挽救了2300多名师生的生命,也让无数个家庭免于失去至亲的悲剧。 叶志平校长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许多人都被他提前预判灾难、未雨绸缪的先见之明所折服。人们纷纷感叹:叶校长对灾难的预感,简直是科学都无法解释的!
对此,叶志平校长却谦虚地说,这其实跟科学没什么关系,只不过是一名人民教师对学生生命高度负责的职业操守罢了。正是凭着这种操守,他才能一以贯之地坚持了二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行动为师生筑起一道生命的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