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年,李建成被杀留下五个儿子,尉迟恭问李世民说“秦王,太子和齐王的儿子该如何处置?”李世民满脸杀气说“斩草除根,一个不留!” 要说为大唐建立出力最多的人,非李世民莫属,他在后世可是被称为“六边形战士”。 然而就是这样个文武双全的儿子,却不是李渊心目中太子的人选。 在他看来,大儿子虽然从各方面来看不如李世民出色,但他出生早,还是嫡子,而且李世民的功绩实在太高了,连自己这个做父亲的都比不过他。 若是将其选为太子,那么自己这个皇帝都坐不安稳,还不如选个中规中矩的儿子,而且李建成是有才能的,在当了太子后干了不少的政绩。 但是自古以来,皇位继承人问题的纷争就没断过,李世民身后军事集团力量强大,让李建成这个太子寝食难安,哪怕两人是亲兄弟,同样想要将其除之后快,以稳固自己的地位。 因此在朝中兄弟俩矛盾不断,李世民这边的人不断遭到排挤,他的手下自然愤愤不平,明明当初是李世民功劳最大,结果最大的好处却让李建成给得了,在他们看来只有李世民更适合坐上那个位置。 当然这种想法离不开对权力的渴望,作为李世民这边的人,注定不会受到李建成的重用,从军作战那么多年不就是为了建功立业,从龙之功能带来的好处不用多说都能明白。 同时李渊在身边人的撺掇下,对他愈发的不满,父子俩渐渐疏远。父子不亲,兄弟步步紧逼将身边的能臣武将都调走,李世民的处境愈发危险。 626年,在同身边人谋划好后,初唐最有名的玄武门之变开始了。其实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此之前,就得到消息李世民要出手,不过二人没当回事,认为京城守卫那么严密,天子脚下怎么可能会当众出手呢。 于是在接到李渊的召见后,毫不犹豫的骑马过去,等两人意识到氛围不对劲的时候,为时已晚,李世民等人早就埋伏已久,他朝着自己的哥哥射出一箭,正好命中李建成。 看到太子身死,李元吉吓得想要逃跑却被赶来的尉迟恭给杀死,虽然两个最重要的人物死了,但他们的后代还活在世上,不过李世民显然明白斩草要除根这个道理,对这些侄子并没有恻隐之心。 虽然同为亲戚,但在生死面前不可能轻易放过他们,若是将他们给留下来,指不定未来可能想着为父报仇,或者对那至高无上的位置产生觊觎之心,到时候又是麻烦,于是一声令下,两人的儿子全都跟着命丧黄泉。 政变差不多结束了,李渊那边才得到消息,突闻两个儿子都被李世民给杀了,他的内心忽地一怔,听到尉迟恭那边说是太子齐王作乱,秦王才出手诛杀后。 李渊的脸色如同被打翻的调色盘,阴晴不定,他自然知道这些话只是借口,真正原因不可能直接说出来,但此时太子齐王已死,他再说什么也没有用。 就连身边宰相都站在秦王这一边,表示那两人之前就没啥功劳,还嫉妒秦王,现在又搞出这事被杀,秦王此举是正确的,应该立他为太子。 事已至此,李渊明白哪怕自己不想立李世民当继承人都不行了,朝中大部分人都站在了他那边,而且他连自己的亲兄弟都能毫不犹豫的杀死,那么自己这个做父亲的要是跟着对着干,岂不是会有如此下场? 于是没过几个月,李渊就被迫将皇位让了出来,至此之后他就开始过上了悠闲的太上皇生活,将自己的精力都发泄到纵情享乐上,还给李世民添了弟弟。 李世民对此并没有太大感觉,不管这个弟弟出身如何都不可能对他的皇位造成威胁,更别说他只是个小小的宝林的儿子,不过呢,在李渊去世前,还专门将小儿子托付给他,让他好好教导,而这个小儿子就是后来修建了滕王阁的李元婴! 参考来源:《资治通鉴》
李世民下棋输了要杀唐俭,对尉迟恭说:“唐俭冒犯了我,我想把他给杀了,明日你上朝参
【22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