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6年,年仅15岁的福楼拜在与家中女佣的初尝禁果后,兴奋地在日记中记录下“快乐如同梅毒,虽短暂愉悦却暗藏身体之损”的感悟。然而,这位未来创作出《包法利夫人》的文学巨匠,未曾预料到自己会因梅毒而英年早逝。福楼拜自幼在医院环境中成长,深知梅毒的危害,却难以抵御对新鲜刺激的追求。从14岁对音乐家妻子的暗恋,到15岁与女佣的亲密接触,再到后来彻底放纵于花花世界,福楼拜的生活轨迹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梅毒的侵袭让福楼拜饱受病痛折磨,但他仍未放弃文学创作。30岁那年,他开始撰写《包法利夫人》,历时55个月完成这部现实主义巨著。为了真实描绘艾玛的服毒感受,他甚至亲自尝试毒药;在处理艾玛的财务问题时,他还咨询了律师。然而,随着病情的恶化,福楼拜的身体日渐衰弱,但他仍沉迷于男女之事,这一习惯也间接影响了他的得意门生莫泊桑。
1880年5月8日,福楼拜在准备远行时突发不适,最终因梅毒引发的并发症离世,享年59岁。十三年后,同样因梅毒缠身的莫泊桑也离开了人世,年仅43岁。福楼拜与莫泊桑的早逝,警示着人们放纵生活的后果。在福楼拜的葬礼上,仅有少数友人送别,其中一位朋友感慨道:“可怜的福楼拜,你周遭的人情冷暖,足以再写一部小说。”
这不仅是对福楼拜个人命运的悲叹,也是对文学界因放纵而失去两位巨匠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