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客宣布取消2个明星级创新项目,这……】
1、City Airbus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载人无人机”),拜拜了。
2、A380氢能验证飞机,也再见了。此外,2035年交付的氢能飞机计划推迟(外界猜测5-10年);削减氢能飞机项目预算25%。
以上都是是短短半个月内做出的决定。
这两个项目,都曾是全球航空制造业最头部的研发工程,而空客也是在新型航空器研发上投入最多的整机大厂,被视作全人类探索未来民航的中坚力量。而现在,项目说走就走……
可能更难以理解的是,空客最近业绩相当亮眼,外界预计其2024年利润高达55亿欧元,按理说公司不差研发经费,但还是做出了削减前沿探索的决定。
媒体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1、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基本面前景堪忧,空客未雨绸缪做苦日子准备;
2、新型航空器技术挑战巨大,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商业突破。以eVTOL为例,空客最新版本的“耗尽电量航程”仅80公里左右,这意味着其如果依据更高安全标准投入商业运营,其实际航程可能只有40公里,完全没有商业价值;而受限于短期内不可能根本改变的电池性能,继续改进的性价比不高。
3、“欧洲保守病”。很多人都说我国空域管理太严格,欧洲就很开放。【反直觉的是】,新型航空器领域【正好颠倒】。在欧洲无论是无人机还是eVTOL,飞行审批监管都极其复杂,远没有我国宽松灵活。举个例子,我国亿航、汇天之类新型飞行器企业,来客人参观了,可以临时安排飞行器绕办公楼飞一圈演示,这在欧洲是不大可能的。这种保守不但会伤害创新积极性,也限制了市场前景。
PS:除了City Airbus以外,最近欧洲另两个曾经的全球eVTOL头部企业Volocopter和Lilium,也破产了……
4、“大公司病”,其实也不算病,应该叫普遍风格:求稳为主、决策流程繁琐、专注利润、不愿承担风险、难以聚焦创新。相比之下,不成功便成仁的新创公司更能all in创新,杀出一条血路。目前商业和取证进度都比较理想的eVTOL产品,都出自美国Joby,中国亿航、峰飞等新创企业(Joby和峰飞的纯电eVTOL,实测航程250公里。它们压榨技术潜能的本领都比空客高)。
对于我们国家,上面已经提到,新型航空器相对欧洲是有较大优势的,无论监管、创新组织还是市场,甚至技术水平也不在下风。
所以,人家暂停是人家的事,我们及时汲取经验教训,按部就班做好自己即可。
毕竟长远看,空中交通环保化、智能化、白菜化的趋势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