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送黄老一程 “深潜”一生铸重器: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无声力量!
2025年2月6日,99岁的黄旭华院士在武汉逝世。这位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科学家,用一生诠释了何谓“隐姓埋名”的报国志,何谓“深海无声”的赤子心。他的故事,是一曲民族精神的壮歌,更是一座激励后人的精神丰碑。
从“弃医从船”到“隐姓埋名”:一个甲子的报国路。
1926年,黄旭华生于广东汕尾。青年时期的他目睹山河破碎,毅然放弃学医救人的理想,选择“造船救国”,考入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1958年,一通神秘电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成为国家核潜艇研制项目的首批29名科研人员之一,从此隐姓埋名30年,连父母兄弟也不知其去向。
“不可告人”是黄旭华对这段岁月的总结。他坦言:“核潜艇是国家的最高机密,我们只能做沉默的砥柱。”为了保密,他30年未归故里,父亲临终前未能见最后一面,母亲直至93岁才与他重逢。面对家人的不解,他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从零到一的深海奇迹
上世纪50年代,中国核潜艇研制一穷二白。黄旭华和团队仅凭两张模糊的外国潜艇照片和一个玩具模型起步。面对技术封锁,他提出“三步走”战略:先攻克水滴型艇体设计,再突破核动力装置,最后整合武器系统。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401”艇下水;1974年,该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服役;1981年,中国首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成功交付。短短十余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打破了超级大国的垄断。
最危险的时刻:深潜试验中的“生死抉
1988年,中国首次进行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此前,美国“长尾鲨”号因深潜试验失败导致129人丧生。面对参试人员的恐惧,时年62岁的黄旭华毅然登艇:“我是总师,必须对所有人的生命负责!”最终,试验成功,他成为全球首位参与深潜的核潜艇总设计师。
捐赠千万奖金:让科学精神薪火相传。
黄旭华一生淡泊名利,却将个人所获奖金悉数捐赠。2020年,他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中的50万元捐给潮汕星河奖基金会;2021年,捐资1100万元设立“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激励青年科研人才。他说:“不能依赖外国技术,也不能向‘钱’看,要有奉献精神!”
无声的力量:时代脊梁的精神回响。
黄旭华曾说:“核潜艇人的一生,如同潜艇深潜,无声却有力量。”他的故事被搬上话剧《深海》,演出结束时,观众才发现这位“隐身”观众席的老人。他始终以“无名英雄”自居,却在民族复兴的史诗中刻下不朽篇章。
黄旭华用一生诠释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信仰。他的精神如同深海中的核潜艇,沉默却坚定,无声却磅礴。今日,我们送别这位“国之脊梁”,更应铭记:在惊涛骇浪的时代,唯有将个人抱负融入国家命运,才能铸就真正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