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 年,抗联游击队被日军围剿,枪少子弹也少,打仗打得很艰难。谁能想到,打完仗打扫战场,发现一辆装满 10 万发子弹的日军卡车,车旁还有个日本兵的尸体,遗体上还贴着写有 “打倒法西斯!” 的纸条。
1933年春,在汪清县的马家屯,周保中指挥的抗日游击队正与日本关东军展开殊死搏斗。
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游击队虽以灵活机动的战术拖垮了日军体力,但补给的短缺让战斗异常艰难。
弹药几乎耗尽,眼看即将迎来敌军的再次攻击,周保中心中焦虑不已——他们能撑到什么时候?“如果我们能坚持过这一夜,也许会有转机。” 周保中低声自语。
战士们在战斗间隙,冒着生命危险搜寻战场遗留下的武器和弹药,拼尽全力寻找任何可以提供支持的物资。天亮时,情况并没有太大改善。
正当大家准备迎接另一轮残酷的战斗时,几名战士忽然发现了一辆被遗弃的日军卡车。卡车上装满了10万发子弹。这突如其来的发现令每个战士都忍不住松了一口气。
刚刚经历了弹尽粮绝的窘境,眼前的这批弹药无疑是雪中送炭。但是,卡车旁躺着的并非敌军的战利品,而是一具日军士兵的尸体。
那封贴在尸体旁的纸条让人震惊,纸条上写道:“亲爱的中国游击队同志们:我看到你们在山沟里撒的宣传品,知道你们是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
你们是爱国主义者,也是国际主义者。我虽然被法西斯野兽包围,但我相信正义的事业最终会胜利。我把这些子弹赠送给你们,请用它们继续打击法西斯!”
这位名叫伊田助男的日本士兵居然在生死存亡的时刻,将弹药送给了中国游击队,并为自己的行为写下遗言。游击队员们震惊不已,伊田助男的举动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伊田助男身为日本士兵,却因目睹日本军队在东北的暴行,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与痛恨。
他无法忍受自己作为侵略军的一员继续为法西斯卖命,最终选择以这样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立场。
正如他在遗书中所写:“无论邪恶多么猖狂,最后取胜的一定是正义和光明的事业。”这是一场关于信仰和良知的选择,伊田助男宁愿为正义献出生命。
战后,周保中亲自为伊田助男举行了追悼仪式,并为他立碑纪念。新中国成立后,汪清县为这位国际主义战士竖立了纪念碑,铭刻下他为正义事业作出的贡献。
伊田助男的事迹传遍了整个抗日战线,也深刻影响了两国的历史。他的行为打破了人们对敌人士兵的偏见,展示了在战争的阴霾中,也有人坚持正义与和平的信念。
历史不会忘记他,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日两国历史的篇章中,成为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