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月,美国通过航母向中国新疆的核试验基地发射了一只巨大的气球,想要窥探重要信息。为了将击落这支“间谍气球”,我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尝试,可都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一架歼-6战机勇敢地冲了上去。
一只巨大的气球从太平洋上空缓缓飘向中国新疆的核试验基地。这不是普通的气球,而是美国航母上发射的“金花鼠”侦察气球,携带着高精度摄像设备和探测器,企图窃取中国的核机密。
此事立刻惊动了中国高层。中央军委和空军司令部迅速下达命令:必须在其抵达目标区域前将其击落!
可这只气球漂浮在两万米高空,这是一个连最先进战机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空军地面防空部队首先展开行动,导弹部队试图用地对空导弹摧毁目标。然而,由于气球体积巨大,且材质特殊,导弹爆炸后只是撕开了一道口子,气球依旧缓缓前行。
随后,战斗机编队奉命升空,试图用机炮击落气球。飞行员们在超高空盘旋,紧咬目标,可每一次射击都因气流扰动导致子弹偏离,未能成功命中要害。
五次尝试均告失败,指挥部陷入焦灼。眼看气球即将飞临我国核心机密区域,留给空军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这时,空军某部飞行员宋占富主动请战。他驾驶的是歼-6战机,这款战机虽然机动性能优越,但由于发动机功率受限,难以长期在高空作战。
宋占富没有丝毫犹豫,他深知这次任务的意义,更明白如果让敌人得逞,后果将不堪设想。
宋占富调整心态,向指挥部请示:“如果再让它继续飞下去,我们的损失将无法估量。我愿意进行最后一搏!”
指挥部沉默片刻,最终下达命令:“全力阻止目标,必要时可实施撞击!”
听到命令的宋占富毫不犹豫,驾驶歼-6战机全速爬升。当飞机升至一万五千米时,空气已经变得稀薄,发动机推力急剧下降,但他仍然拼命拉杆,让飞机继续上升。
随着高度的不断攀升,座舱内的警报声也接连响起——发动机温度过高,供氧不足,燃油消耗加剧。但他依旧咬紧牙关,不容丝毫懈怠。
当战机终于逼近两万米时,气球已经近在眼前。宋占富握紧操纵杆,目光如炬。由于高空气流不稳,他必须极为精准地计算射击角度,否则子弹依然会偏离目标。
“距离目标500米……400米……300米……开火!”
机炮猛烈喷射出弹雨,气球表面被瞬间撕裂。然而,它并未立刻坠落,而是像泄了气的巨大怪兽,在空中剧烈翻滚,气流变得更加紊乱。
宋占富见状,果断再次开火,终于彻底摧毁了目标。
正当他准备返航时,危险突然降临!由于高空作战过久,发动机温度急剧升高,喷口处已经出现熄火迹象。
就在这时,座舱内警示灯亮起——左侧发动机熄火!仅靠右侧发动机,他的战机已难以维持稳定飞行。
更糟糕的是,右侧发动机也在高空低温影响下出现了严重故障,推力骤降,飞机开始剧烈颠簸,仿佛随时都会坠落。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宋占富没有慌乱,而是凭借丰富的飞行经验冷静应对。他迅速调整飞机姿态,降低迎角,利用重力势能逐步降低高度,试图让发动机重新点火。
“再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飞机下降至一万米时,宋占富拼尽全力尝试重启发动机。一次,两次……终于,在他第三次尝试时,右侧发动机奇迹般地重新点火,飞机恢复了一定的推力。
此时,他已经满头大汗,身体几乎被重力压得无法动弹。但他知道,自己还不能放松,必须坚持到安全降落。
终于,在燃油几近耗尽的情况下,他驾驶战机艰难地返回基地,并成功降落在跑道上。
当飞机滑行停止的那一刻,地面人员纷纷冲上前去,他们看到宋占富的双手因长时间紧握操纵杆而布满鲜血,而他的制服也已被汗水浸透。
整个指挥部沸腾了!宋占富不仅成功击落敌方侦察气球,更创造了一个奇迹——在双发受损的情况下,从万米高空安全返航。
事后,中央军委对宋占富的英勇表现给予高度评价,他被授予“特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他的壮举不仅震慑了美军,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空军的英勇无畏。
wahoo
有英雄的守卫才有祖国的强大[赞][作揖]
BODO张文
小心下次人家用2.5万米高度,谁用什么上 ?
xvjiliang991 回复 02-10 08:25
现在三万米也不怕了
chinazjf
太牛逼了
武寒旭
歼六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