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蔡元培为邀请爱因斯坦访问北大,出资1000大洋,并期望通过这位世界著

百年战争录 2025-02-09 18:15:59

1922年,蔡元培为邀请爱因斯坦访问北大,出资1000大洋,并期望通过这位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的到来,激励中国的科学发展。然而,爱因斯坦要求的出场费为1000美元,令蔡元培在筹款时遇到了困难。经过一番努力,蔡元培终于凑够了资金,但爱因斯坦最终因个人原因取消了访问计划。 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早在1905年便震惊世界,特别是光量子假说和狭义相对论的提出,为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纪元。随着名声日渐响亮,爱因斯坦受到全球学术界的邀请,其中包括中国。在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知识分子提倡科学与民主,爱因斯坦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理想人物。袁观澜曾邀请爱因斯坦访问中国,希望借此激发国人对科学的热情,但因当时的政治动荡与爱因斯坦的研究专注,邀请未能实现。 1921年,蔡元培作为北京大学校长亲自前往德国,希望邀请爱因斯坦访华。在德国期间,蔡元培与爱因斯坦会面,爱因斯坦表示由于行程冲突,暂时无法赴中国,但愿意考虑未来的访问。此后,爱因斯坦于1922年开始了欧洲的访问,期间他频繁参与政治与哲学讨论,并对马赫哲学提出批评,甚至因此受到生命威胁。 与此同时,爱因斯坦的访问计划受到了来自日本的竞争。日本为了确保爱因斯坦的到来,提供了丰厚的资金支持,相较之下,中国在经费上显得力不从心。尽管如此,蔡元培依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促成爱因斯坦访华,并承诺提供食宿和每月1000元人民币的补助。但爱因斯坦坚持要求1000美元,最终蔡元培在梁启超等人的帮助下凑齐了资金。然而,爱因斯坦因个人原因最终放弃了访问中国的计划。 尽管未能亲临中国,爱因斯坦在返回欧洲途中短暂停留上海。他在上海的两天时间内,观察到一些中国社会的特点。特别是他注意到中国人在公共场合常以蹲坐进食,这与西方餐桌礼仪迥异。他还对中国人普遍缺乏个体主义与被动的行为习惯提出了批评,认为这可能导致中国缺乏活力和创造力。 尽管爱因斯坦未能实现访问中国的愿望,但他的思想和科学成就依然对中国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 阅读:141

评论列表

梅川内酷

梅川内酷

3
2025-02-10 13:47

大洋不如美元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