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洪灾,水位疯涨。年轻战士李向群带病扛沙袋,高烧仍不下火线。堵决口时,他

锦书难托思君愁 2025-02-08 21:42:52

1998年洪灾,水位疯涨。年轻战士李向群带病扛沙袋,高烧仍不下火线。堵决口时,他一次次被巨浪冲倒又站起。洪水退去,他却瘫倒在了堤坝…… 1998年夏天,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长江洪水像发了狂的猛兽,一路横冲直撞,水位噌噌往上涨,好多地方都被淹了,老百姓的房子、庄稼全泡水里,哭声、喊声、求救声,响成一片,场面惨不忍睹。 就在这危急时刻,20岁的李向群,刚入伍不到一年的战士,跟着部队就奔赴抗洪一线了。这小伙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看着就透着一股机灵劲儿和不服输的劲。他心里头只有一个念头:“我是军人,老百姓有难,我得上!” 刚到抗洪现场,李向群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洪水滔滔,浪头一个接一个,随时都能把人卷走。堤坝上到处都是扛沙袋、堵决口的战士和群众,大家都在和洪水赛跑。李向群啥也没说,扛起沙袋就往堤坝上冲。 那沙袋可不轻,一袋就有好几十斤,可李向群就像不知道累似的,一趟又一趟,跑得比谁都快。他一边跑还一边喊:“大家加把劲,咱们一定能把洪水挡住!”有的战士看他跑得太猛,劝他歇会儿,他满不在乎地说:“我年轻,有的是力气,这点累算啥!” 可谁能想到,李向群其实是个“病号”。他从小就体弱,家里条件也不好,可他一心想当兵,为国家出份力。 到了部队,他拼命训练,身体素质才慢慢好起来。这次抗洪,高强度的劳动让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开始发烧,浑身没力气。连长发现他脸色不对,摸了摸他的额头,滚烫滚烫的,赶紧让他去休息,还命令他必须去卫生队看病。 李向群哪肯啊,他拉着连长的手说:“连长,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我不能走。我吃点退烧药就行,这点小病,扛得住!”连长拗不过他,只好让他留下,但再三叮嘱他别太拼命。 李向群哪能不拼命。他吃了退烧药,感觉稍微好点,又扛起沙袋跑起来。他越干越起劲,别人扛一袋,他扛两袋;别人休息的时候,他还在干。就这么咬着牙,他在洪水里泡了整整七天七夜。 到了第八天,情况变得更危急了。堤坝上出现了一处决口,要是不赶紧堵住,洪水就会像脱缰的野马,把周边的村子都给冲了。 李向群第一个冲上去,和战友们一起,用身体组成人墙,试图挡住洪水。那洪水的冲击力太大了,一个浪头打过来,就把李向群冲倒了。他在水里扑腾了几下,又挣扎着爬起来,继续往前冲。 就这么和洪水僵持了好几个小时,决口终于被堵住了。可李向群却累得瘫倒在堤坝上,高烧不退。战友们赶紧把他送到卫生队,医生一检查,发现他因为长时间劳累、浸泡在洪水里,加上本身就有病,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尽管医生全力抢救,可还是没能留住他的生命。 李向群走了,年仅20岁。他把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抗洪的堤坝上。消息传开,所有人都悲痛万分。他的战友们哭了,那些被他救过的老百姓也哭了。他们不敢相信,那个总是充满活力、冲在最前面的小伙子,就这么走了。 李向群虽然走了,但他的事迹和精神,永远留在了人们心里。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军人的担当,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他是父母的骄傲,是部队的骄傲,更是我们整个国家的骄傲。 后来,李向群被追授为“抗洪英雄”,他的名字和事迹,被写进了教科书,被人们传颂。一个20岁的小伙子,在本该享受青春的年纪,却为了保护老百姓,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让我们看到,在危难面前,总有人会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守护我们的家园。

0 阅读:83
锦书难托思君愁

锦书难托思君愁

锦书难托思君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