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6月16日,医生根据罗建夫的遗嘱,对遗体进行解剖,结果发现他周身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癌瘤,胸腔里的肿瘤比心脏还要大,把胸骨都顶的变形。 直到这位科学家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惦记着自己的科研事业,而对于要用给自己的药,他却选择了拒绝,要把这些用给更需要的病人,无需为自己再花钱。 罗建夫认为,自己的身体属于国家和人民的,如果可以,现在就可以拿自己的身体做医学实验,死后身体捐献给国家,也可以好好解剖分析一下,希望对以后其他人的治疗有帮助。 这样的话语更是听哭了在场的所有人,这位积劳成疾已经累得不像样的科学家,内心牵挂的,永远是自己的科研事业,而罗建夫的故事,还要从1976年说起。 当时他还年轻,是一家公司的工程师,然而由于工作出色,所以被任命了研制图形发生器的任务,并且还是课题组长,面对这样的重任,罗建夫倍感压力,不仅仅是身上凝聚着国家对自己的期待,更有现实的压力。 当时的他大学学的可是核物理,图形发生器则是国外禁运的设备,没有任何资料和设备,甚至还需要计算机和工程学等多学科复杂知识,可以说当时的他,不过是个门外汉,但却承担了重要的任务。 更严重的是,在他的小组中唯一一个和计算机沾边的人,也因为其他事情而调走,面对一片空白的科研任务,所有人都认为这没办法进行,罗建夫应该会选择撂挑子不干或者提出其他申请。 然而没想到他却咬着牙拍板表示,哪怕再难也要干出来,于是他一头扎进书店中,开始从头学习相关的知识,买回家的书高高摞起都成了小山,由于时间紧迫,他只能闷头学习,就连吃饭都是匆匆口,随后便扎进书海中忙碌着。 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的他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和压力,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他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图形发生器,这台设备的出现,直接弥补了我国电子工业的一处空白。 取得这样的成就之后,罗建夫没有洋洋得意,反而是闷头朝着下一个目标前进,三年后,他又拿出了第二代改进版的设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殊不知,在工作这条路上,由于长期的贫困生活,加上他没日没夜的辛勤工作,病魔很快找到了他,而这种病魔很有可能是家族遗传。 在此前拿着微薄工资的罗建夫,不仅拒绝了给自己涨工资的条件,甚至还用自己的工资去资助患癌的弟弟家,然后他没有想到,没过多久癌症也紧接着向自己袭来。 当时的他只感觉身体不舒服,但却没有在意,没过多久他的胸口开始出现强烈的不适,然而由于任务重,他常常疼得一手捂着胸口,一手紧接着进行演算研究。 直到彻底瞒不住病情后,罗建夫这才被被紧急送往医院,一番检查之后,所有人都被他的身体情况给惊呆了,他胸部的肿瘤已经高高的把胸骨都顶变形了,皮肤被撕扯着,时刻都有灼烧般的剧痛。 很难想象罗建夫在这样的情况下,凭藉自己的毅力,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实验成果,然而由于此时就医的推迟,面对这样的绝症,罗建夫似乎只有了等待生命结束的结局。 但他仍旧将每一天分割出无限的碎片时间,全都用来埋头工作,甚至他还对医护人员说,现在就可以对自己进行医学实验,只要能让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怎么都行。 1982年6月16日,年仅47岁的罗建夫便离开了人世,然而在他的遗体解剖后,医生被眼前的一幕震惊到流泪不止,他的身体中已经布满了癌瘤,胸腔中的肿瘤,甚至比心脏还要大。 他这一种肿瘤,是属于癌症中最凶的一种,潜伏期足足过了两年以上,也就是说,在漫长的日夜痛苦中,罗建夫不声不响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并且把他的价值燃烧到了生命的最后1秒。 而这样伟大的牺牲奉献精神,更是让在场所有人都落泪不止,老一辈的纯粹和坚持,至今想来还让我们感慨万分,而这样的精神,也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1982年6月16日,医生根据罗建夫的遗嘱,对遗体进行解剖,结果发现他周身布满了
锦书难托思君愁
2025-02-08 21:42:00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