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后,三峡100多万人都迁移,当时有上海、广东、山东、江苏等11个省可供

可爱喵呜求抱抱 2025-02-08 21:38:29

1993年后,三峡100多万人都迁移,当时有上海、广东、山东、江苏等11个省可供选择,移民经费400亿,每家包20年的安置费,每年都有600元补助,上到80岁老人,下到3个月婴儿,都要举家搬迁。 1993年三峡移民的政策正式开始运行,就这样,一场浩浩荡荡前所未有的壮举,正式拉开了序幕,而关于移民的工程,其实早在1985年就开始陆陆续续地进行搬迁安置试点, 三峡大坝的建立,是一场浩瀚的水利枢纽工程,给全国性的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等领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人的观点中,背井离乡往往是无奈之举,然而为了祖国的发展,这样的阵痛,也成了许多三峡居民的大义取舍,特别是对于当地的老年人来说,离开自己的故乡本就是一件难事。 更何况明知不久之后,故乡将会变成水利工程,再也难寻到曾经的踪迹,这更是一件让人不满的事情,所以移民的动员工作,成为了当时棘手的问题,而在刚开始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 许多的村干部下基层动员,挨家挨户地敲门做思想工作,三寸不烂之舌,个个都练得出来,而当时移民工作的重点则在湖北省,当时所宣扬的硬性条件是,但凡搬迁的人家,直接包了以后20年的安置费发放,每年都可以领600元的补助。 而对于移民的方向,也动员了上海,山东、广东,江苏等等11个省开始接纳三峡移民,对于三峡的居民来说,去往哪里都可以自主选择,而对于一些发展不错的城市,也成了许多移民心动的地方。 并且在移民的住房工作等等方面,都有相对的优惠政策,在不断地动员中,第一批率先移走的居民们,切实体会了各种便利的政策,用时间和政策来证明,搬迁后的生活的确不输于以前。 甚至有些搬走的家庭,有了新的机遇之后,家庭条件更上一层楼,这样活生生的幸福搬迁例子,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导致当时产生了一个宏大的景象,那就是一个村子中,家家户户都走出门,比往常多了些交流。 毕竟选地地点不一样,恐怕一个村子相处这么多年的,以后就成了陌路人,分散在各地,而上年纪的老人则是一边收拾被褥家当,一边用粗糙的双手抹着眼泪。 有新生儿的家庭,则抱着嗷嗷待哺的孩子,恋恋不舍地回看自家的房子,最终还是纷纷踏上了移民他乡的道路。 而事实上,时间证明这些移民们的安居不是一场空,而是实打实的宽敞房子,在有些城市的移民安置区,就连当地人都羡慕一栋栋盖好的小洋房和门面房,这些三峡移民的安置区,谁看了都竖大拇指。 甚至有人羡慕,如果是自己赶上这样搬迁的政策该多好,而这些背井离乡,为了国家发展的移民们,所得到的政策也是理所应当,这是一种史诗级波澜壮阔的大规模移民,也是一种浩瀚的动员能力。 只不过在这样搬迁之中,许多移居到其他省的三峡移民,一边也面临着生活的小困扰,语言和习俗不同的问题,让这些外来者难免有一些磨合的阵痛期。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的不同,反而促进了各个地区文化交融,呈现出了更加美好的模样,哪怕是在街头下棋的老年人中,或许还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方言。 对于美好生活来说,这样的迥异,反而也成了生活中一些有趣的调剂品,回想起当初史诗般的背井离乡,在看到如今三峡大坝的辉煌,这些搬走的居民们无一不教的挺着胸膛,为自己的选择,也为国家的能力感到骄傲和自豪。 只不过并非所有的三峡居民全都如数搬走,仍旧还有一些少数的居民割舍不下,不愿意接受迥异的新生活,最终选择留在原处。 不过这些问题到如今已很好地被接纳部分,三峡移民居民区,反而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同样给这些居民们带来了实打实的旅游收益也算是一种妥帖的结果 而如今的三峡大坝,承载了种种重要的功能,无论是防洪还是航运,都无疑彰显了三峡工程的国之重器,在这一成功的项目背后,是无数国人的配合,也是中华民族愚公移山团结一致的精神体现,是一次浩瀚史诗级别的工程。

0 阅读:63
可爱喵呜求抱抱

可爱喵呜求抱抱

可爱喵呜求抱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