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VS电影中的
在传统神话里,申公豹和石矶娘娘作为“阻碍主角”的工具性单维反派,其存在主要服务于哪吒“惩恶扬善”的英雄叙事;
而《哪吒2》里赋予了他们更多人性化的行为动机和情感逻辑,石矶娘娘虽爱臭美,但更要真实:
“山外有山的道理我岂能不懂?”
“给老娘叽喳[抓狂R]”
申公豹的“黑化”则源于偏见的创伤和对天庭等级制度的反抗,我们能从中窥见身份歧视、晋升无门等现代议题的影子,和角色产生跨时空的共鸣。
哪吒在原著里是一个天真勇敢、正义感强的经典神话小孩形象;电影里被颠覆成了一个黑眼圈、鲨鱼齿、穿着松垮裤子,叛逆桀骜的魔童。
同样敖丙形象也有很大变化,从阴险傲慢跋扈的纨绔子弟转变为温润如玉、白衣银甲、身份矜贵的小公子。
东海龙王在传统叙事中,本是自然力量和暴戾权威的象征,而电影里的敖光被赋予了更多情感深度,不仅背负整个龙族命运,还是一位出场即听取哇声一片的帅气人夫和宠孩人父。
太乙真人形象由一个手持浮尘、仙风道骨的师尊老爷爷迅速滑向了不靠谱不着调的猪八戒式插科打诨承包笑点的喜剧人物
李靖不再是不懂变通的古板父亲,而作为沉默的支持者,将父爱改观为“牺牲自己成全子辈”的现代式亲情,消解了“严父-逆子”的二元对立
殷夫人的塑造没有落入俗套,她对外披甲斩妖,对内陪哪吒踢毽子,刚柔并济,个性也没有掉进传统叙事的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