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为什么后来再也没有登天?其实,他能够活着回到地球就已经是万幸,在他攀登太空的过程中,濒临死亡的26秒、寂静太空中的敲门声、舷窗玻璃的裂纹……除了这些,对于为何不再登上太空,他本人也给出了回答 (参考资料:央视网) 2003年10月15日,随着一声轰鸣,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杨利伟踏上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之旅。 这一刻,不仅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更让亿万中国人民为之沸腾。 杨利伟,这位来自辽宁的普通飞行员,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 然而,太空之旅并非想象中那般浪漫。在神舟五号飞船升空的过程中,杨利伟经历了生死考验。当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千米的高度时,意外发生了。 火箭和飞船产生了强烈的共振,这种低频振动对人体来说极为敏感,叠加过载让杨利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痛苦。 他在自传《天地九重》中这样描述:“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心里就觉得自己快不行了,要承受不住了。” 这濒临死亡的26秒,对杨利伟来说,无疑是漫长而煎熬的。但正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他最终挺过了这一难关。 进入太空后,杨利伟又遇到了另一个诡异的现象——神秘敲门声。 在寂静的太空环境中,一种周期性的“咚咚”声不时响起,就像有人在太空舱外轻轻敲击舱壁一般。这种声音时断时续,没有固定的规律,给杨利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他详细记录下这些声音出现的时间、频率和特点,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回到地球后,这个神秘的“咚咚”声很快引起了全球航天界的关注。 经过研究,专家们认为这可能是太空中的微小碎片撞击飞船外壳发出的声音,或者是飞船材料因温度变化发生热胀冷缩而产生的声响。 这个谜团的解开,不仅让人们对太空环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再次证明了太空探索的未知与风险。 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杨利伟又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当飞船进入稠密大气层时,剧烈的摩擦使舱体外表温度骤升至2000多摄氏度。 在这个关键时刻,返回舱的防热系统经受着最严峻的考验。杨利伟透过舷窗看到,窗玻璃开始被烧得通红,随后又出现裂纹。他心想,完蛋了,这个舷窗不行了。 然而,幸运的是,这些裂纹只是防烧蚀涂层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而非玻璃窗本身。随着飞船的减速和降落伞的打开,杨利伟最终安全着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 当他走出返回舱时,嘴角挂着一丝若隐若现的血迹,那是他在着陆过程中因剧烈晃动而受伤留下的痕迹。 尽管杨利伟成功返回地球,但这次太空之旅对他的身体造成了潜在的影响。 共振等极端环境给他的身体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虽然具体受损情况没有详细报道,但从太空探索的极端环境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合理推测他的身体可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这或许是他后来不再登天的原因之一。 然而,杨利伟并没有因此停下前进的脚步。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师,他深度参与了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技术管理工作。 在他看来,让更多人有机会飞行更有意义。他的职责已经转变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航天员,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飞船技术得到了显著改进,更多年轻优秀的航天员涌现出来。航天任务的安排也更加注重整体布局和人才梯队建设,杨利伟将机会留给了更合适执行当下任务的航天员。 在幕后,杨利伟继续为航天事业发光发热。他参与航天技术改进研讨,分享自己的太空飞行经验,助力后续任务的规划。他的智慧和经验,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宝贵的财富。
杨利伟为什么后来再也没有登天?其实,他能够活着回到地球就已经是万幸,在他攀登太空
鉴清评趣
2025-02-08 12:09:09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