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身虽然不犯法,也不违背公序良俗,但中国社会为啥非常不待见纹身者?因为中国古代被纹身刺字的大多是罪犯,属于社会边缘群体。其实,这玩意就是古代五刑之一的墨刑,在囚犯身上纹身刺字,然后涂上墨水,让其成为永久印记。 它对认体伤害性极小,但对人格的侮辱性极大。因为儒家文化特别注重身体发肤的完整性。《孝经·开宗明义》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一旦被纹身刺字,就意味着身体发肤受损,就是对父母的不孝。 在先秦时期,墨刑又被称为“黥刑”。商鞅变法时曾大量使用黥刑,比如太子老师公孙贾就层被判黥刑,以示惩戒和羞辱。秦末汉初名将英布,曾因触犯秦律而被处以黥刑。太史公写《史记》时,称他为“黥布”,然后传记名字就叫《黥布列传》。 唐朝时期,有些人开始以纹身为美。这事缘起于上官婉儿眉间被刺红梅而起,又称“梅花妆”。话说上官婉儿被武则天伤及左额,因额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梅以遮掩。 这下好了!刺上红梅之后,上官婉儿更加娇俏妩媚了。然后,宫女们都以其为美,偷偷用胭脂在前额点红梅效仿,便有了红梅妆。但他们只是在眉间画梅花,并非刺梅花,为啥?一 是怕疼,二是怕炎症,那会可没有阿莫西林抗生素,烂了咋办? 唐末藩镇割据时,藩镇军队非常流行纹身刺字,为啥?主要是为了表达对将领的忠诚,以及作为身份标识。说到底就是一种身份绑架,有点像美国现在的身份政治。 安禄山的军队都有纹身习惯,没查到具体纹啥。估计是刺上代表安禄山的图案,或者刺上安禄山的名字。一旦被纹身刺字,其他人一看,就知道这人跟“禄儿”安禄山混过,想叛变当逃兵都难。 后来,军队刺字又流传到宋朝,最著名的就是岳母在岳飞背上刺“精忠报国”。其实,这事并非岳母独创,很多宋代士兵都会在脸上或身刺上“赤心报国”等字样,以示对国家的忠诚。 但在宋高宗赵构和秦桧诬陷岳飞谋反,以“莫须有”诛杀岳飞之后,“精忠报国”之类的刺字就逐渐被禁了。此后,被纹身刺字的人,要么是罪犯,要么是流氓。这事在《水浒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水浒世界中,有两种纹身。第一种是代表罪犯的金印纹刺,就是在犯人脸上刺字。宋江、林冲、杨志和武松等人脸上就被刺过“囚”字,武松脸上甚至被刺了两个“囚”字。 第二种貌似代表力量与个性之美,其实就是流氓小混混。比如,花和尚鲁智深在脊背上纹了牡丹花,估计是被人忽悠了。史进绰号九纹龙,就是因为肩臂胸膛上刺了九条青龙。 浪子燕青被誉为“水浒刺青第一人”,一身花绣,还是卢俊义请高手匠人为他刺的。施耐庵甚至还为其写诗:中有一人名燕青,花绣遍身光闪烁。凤凰踏碎玉玲珑,孔雀斜穿花错落。 《大清律例》记录了30多种纹身,小偷和强盗就刺上“洋派”,囚犯越狱就刺上“逃犯”,赌徒就刺上“赌徒”,挖坟的就刺上“坟”字,偷人参就刺上“偷珍贵人参”,抢劫木兰围场就刺上“偷木”“偷草”“偷牲畜”等字样…… 一旦被纹身刺字,就相当于被终身认证了,一日做贼,终身为贼。可以说,墨刑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肉刑,直到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修订《大清律例》时才被彻底废除。 其实,不只是中国社会不待见纹身者,全世界都将他们视为边缘群体,代表着负面形象。在日韩,纹身者会被视为黑帮人员,在欧美会被视为蹲过监狱,在中国会被视为街头混混小流氓。 大伙还记得懂王对子女的要求吗?不许纹身,不许酗酒,不许吸D,不许逛夜店……首条就是“不许纹身”。不客气的说,一个喜欢纹身刺字的人大概率会喜欢去酒吧或夜店,然后摇骰子喝酒,尽情摇摆。 所以,警察叔叔开展扫黄、打黑和缉毒等专项行动时,一般都会去夜店酒吧KT V。因为犯罪分子在这种地方出现的概率极高。同样,纹身人员出现概率:监狱>夜店>大马路。 现在,有些年轻人为了彰显个性和发泄青春,特喜欢在自己身上纹身、刺字和打洞,貌似特别有范有气质,其实恰恰也把自己的气质给卡死了。因为当你在身上描龙刺凤、纹关二爷、画观世音时,在脸上打唇钉、开耳洞、挂鼻环时,你的人生就被定向,甚至被定性了。 公务员、老师、医生等职业基本没戏了,否则,孩子回家问妈妈,为啥老师鼻子上会挂个圈,家长都没法接话。那些需要凸显专业品质、踏实干事的企业也肯定不会要,因为你放荡不羁的气质跟企业八字不合。 纹身刺字会让你的人生路越走越窄,最后可能就剩下纹身师、摇滚乐队吉他手、讨债大哥、酒吧调酒师等极少数就业岗位。因为你刻意装扮出来的形象,就是对别人的一种心理暗示,就是对很多职业的一种强烈排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扮成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纹身虽然不犯法,也不违背公序良俗,但中国社会为啥非常不待见纹身者?因为中国古代被
东意和你不一样
2025-02-08 08:03:1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