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黄埔三杰”——“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陈赓的“腿”

一壶清茗品春秋呀 2025-02-07 22:29:07

人们常说“黄埔三杰”——“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陈赓的“腿”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兴师东征,讨伐叛军陈炯明。彼时,陈赓身为黄埔军校学生,自然投身于革命军东征之列。在东征军成功控制东江后不久,传来孙中山逝世的消息。此时在广州等地的军阀们却觉得机会来临,滇军、桂军纠合其他军阀,在广州发动叛乱,迅速控制了广州市区。听闻消息,东征军决定停止进军,返回广州平叛。 为了掌握敌情,革命军遣陈赓先行乔装潜入广州侦察。作为湖南人到广州去搞秘密活动,极易暴露身份,是极其危险的行为。但是陈赓早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了。 他乔装打扮一番,扮成学生模样,就出发了。到了广州,雇了一条小船,从沙面北渡珠江。船正在江中行驶,两岸军队竟突然隔江交火。子弹“嗖嗖”在头顶乱飞,划船姑娘吓得船桨几欲脱手,陈赓却镇定自若地安慰:“子弹不打老百姓!”终于他们平安抵达对岸。他首先和秘密的革命组织接了头,了解些情况后,就独自走进了广州的闹市区。在闹市区,陈赓顺手拣了一些反共反苏联的传单带在身上,这东西比通行证还管用,遇到叛军拦路,拿出传单就能通过。经过3天的奔波,他摸清叛军情况,并绘制了详细的布防图。 返回途中,陈赓突然遇到一股滇军,举着“拿获共产党就地正法”的令牌,气势汹汹地迎面走来。他已躲避不及,只得硬着头皮迎上去,并指着胸上佩戴的校徽,一口咬定自己是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三年级学生。滇军士兵将信将疑,带他到学校去对证。幸亏学校门房老头默契配合,承认他是该校学生,还说“老师正找你哩!”叛军才放了他。这一次侦察成功,“陈赓的腿”开始闻名黄埔。 1925年10月1日,第二次东征时,此战中蒋介石看中陈赓作战勇敢,就调他带领他的连队到总指挥部担负警卫任务。因为作战英勇,蒋介石便将陈赓调到总指挥部承担警卫任务。 10月27日,蒋介石的指挥部和第三师与叛军部队主力遭遇。由于敌众我寡,很快被敌军包围,全军陷入溃败边缘。闻讯后,蒋介石亲临前线督战,但却白费力气。 见败局已定,蒋介石竟欲拔枪自杀。陈赓一把拦住,将他劝了下来。陈赓看敌人已离得很近,情况紧急,就背着蒋介石跑,一直跑到河边,把蒋介石送上一条船,然后又组织部队顶住追击的敌人,掩护蒋介石过河,直到蒋介石到达安全的地方。 次日,蒋介石需向百里外的第一师求援,但山路险峻、匪患横行,无人敢接任务。陈赓再次挺身:“我去!”他揣着50元“买路钱”,孤身翻越莲花山。途中遇到土匪拦路,他坦言相告自己是革命军。”土匪也是贫苦农民,不仅退了钱,还给他指路通行。深夜过深山,他提木棒防虎,脚板磨出血仍咬牙疾行,最终提前送达密信。周恩来火速派兵接应,扭转战局。此役后,陈赓成了蒋介石的“救命恩人”,但他却无意攀附。 此后,蒋介石对陈赓更加器重,授予其贴身参谋一职。但陈赓很快发现蹊跷:蒋的抽屉里,共产党员名册被画满红圈,自己名字旁赫然批注“不可带兵”。他愤然辞职,借口“母病”离开。面对蒋介石的竭力挽留,陈赓不为所动,”次日,他头也不回踏上归途。头也不回踏上归途。 三次任务,三次生死一线,“陈赓的腿”不仅是体力的极限,更是胆识与信仰的飞跃。他用一双铁腿跑赢了子弹、骗过了敌人、背起了历史,却在权力诱惑前,坚定地走向了光明。正如战友评价:“他的腿,跑的是救国救民的路!

0 阅读:34
一壶清茗品春秋呀

一壶清茗品春秋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