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静默 功勋永存:送别“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 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湖北武汉的夜色中,一颗为祖国核潜艇事业燃烧了99年的星辰悄然陨落。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与世长辞。这位用一生践行“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的老人,终于卸下重任,与他深爱的祖国山河作别。 一生深潜,只为铸就国之重器 1958年,中国核潜艇研制工程启动。彼时,黄旭华刚毕业不久,便毅然投身这项“从零开始”的事业。面对苏联的技术封锁和“中国造不出核潜艇”的嘲讽,他铭记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带领团队在算盘和手摇计算器的辅助下,硬生生“打”出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蓝图。 核潜艇涉及数万个零部件,技术复杂程度堪比“海底现代化城市”。黄旭华与团队用“骑驴找马”的土办法,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创造奇迹:没有计算机,他们分组用算盘反复验算数据;为控制潜艇重量,连边角余料都“斤斤计较”称重记录。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4年,交付海军,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隐姓埋名三十年,忠孝难全却无悔 核潜艇研制是最高国家机密。1958年,黄旭华接到任务时,只被告知“不能透露单位、工作内容,当一辈子无名英雄”。此后30年,他切断了与家人的联系,父亲病重去世未能尽孝,甚至被弟妹误解为“不孝子”。直到1987年,母亲通过一篇隐去姓名的报告文学,才得知儿子竟是“国之脊梁”。 有人问他如何理解“忠孝难两全”,他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句朴素的话语,道尽了一代科学家的家国大义。 深潜试验,以命相搏的担当 1988年,62岁的黄旭华亲自登上核潜艇,参与首次极限深潜试验。此前,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因深潜失败全员遇难,参试人员中甚至有人提前写下遗书。黄旭华却说:“我是总设计师,必须对结果负责。”最终,试验成功,他激动写下“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戏里戏外,精神永存 黄旭华的事迹感动了无数国人。演员黄晓明曾在电视剧《功勋》中饰演他,发文悼念:“真正的英雄从不需要聚光灯,因为祖国就是他们的明灯。”话剧《深海》再现了他隐姓埋名的半生,主演鞠月斌感慨:“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就是黄老的一生。” 星辰大海,终有归期 黄旭华曾说:“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今天,这位老人带着他的口琴与扬琴,与父母在天堂重逢。而他留下的核潜艇精神,早已化作深海中的灯塔,指引着一代代科研人继续破浪前行。 送别黄老,愿深海静默,功勋永存。
深海静默功勋永存:送别“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 2025年2月6日20时
曹洪谈体育
2025-02-07 20:43: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