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老舍因政治运动遭受批斗,被殴打整整一天。深夜,他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回到家中,敲门多次,却无人应答。心力交瘁的他独自走向太平湖,迈出最后一步,沉入无尽的黑暗。 赵清阁,1914年出生于河南信阳的书香世家,祖父是举人,舅舅高中进士,母亲精通书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她自幼展露文学才华。9岁入学信阳女师附小,因成绩优异跳级至三年级,师从宋若玉和孙老师,受其鼓励投身文学创作,逐步在校刊上崭露头角。 15岁时,家人为她安排包办婚姻,向往自由的她毅然逃往开封,仅携带祖母赠予的四块银元。经历颠沛流离后,她考入河南艺术高中,凭奖学金主修绘画、艺术理论,并开始在《民报》发表文章,逐渐在文学界获得认可。1933年,她前往文化更为开放的上海,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深造,师从倪贻德。随后,她进入南京中电制片厂担任编剧,创作剧本《模特儿》,揭露社会不公,并引发广泛讨论。 1937年,抗战爆发,她担任《弹花》文艺月刊主编,在武汉结识老舍。当时,老舍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重要理事,两人因工作相识,日久生情。战事紧张,赵清阁被派往重庆,老舍也随之迁徙,两人在重庆重逢,感情进一步升温。他们共同创作《虎啸》《桃李春风》,后者更获民国教育部高度评价。 然而,现实并不容许这段感情的延续。老舍已婚,并育有子女。1943年,胡絜青带着孩子抵达重庆,面对复杂局面,赵清阁选择淡出,回归上海,并提出“各据一城,永不相见”的决绝告别。1946年,老舍赴美讲学,赵清阁送他登船。老舍曾希望她赴美相聚,但赵清阁已决意断情,转而投身文学,创作短篇小说《落叶无限愁》,借此表达对往昔的告别。 1949年,老舍受周恩来邀请回国,投身文化建设。这意味着他必须彻底放下旧情。从此,两人仅偶尔书信往来,保持克制的友情。1963年,老舍途经上海,探望病中的赵清阁,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 1966年,政治风暴席卷全国。老舍遭受严酷批斗,胡絜青出于报复心理,公开他与赵清阁的旧情,使他身心俱疲。最终,他在极度绝望中走向太平湖,留下了一段文学史上难以抹去的悲剧。
1966年,老舍因政治运动遭受批斗,被殴打整整一天。深夜,他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回
茉莉花开满庭院
2025-02-07 18:16:32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