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各区县名字的由来(一) 临汾市 临汾为尧都之地,古称平阳。隋炀帝更名为临汾县(因该地处在汾河之畔,故名)。1971年,设立县级临汾市,2000年升为地级市,下辖十七个县区市。 临汾市矿产资源丰富,风景优美,有5A级景区三处,分别是:壶口瀑布,洪洞大槐树,云丘山风景区。 1尧都区 尧都古称平阳,因陶唐氏帝尧曾建都于此,故名尧都区。尧都区是经济发达的地区。 2曲沃县 因该域有绛山,又有绛水,绛水曲折,至白云山悬为沃泉,然后九曲蜿蜒而入浍河,取九曲之形,沃泉之高,合名为曲沃。 古为唐地,春秋时期曾是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统一后,置绛县,北魏时更名为曲沃县。1971年,侯马市自曲沃县划出。 3翼城县 其境内有一座翔山,山势如大鹏展翼,故名。 春秋时期为唐叔封地,其后一百多年一直为晋国的统治中心。战国时期属绛县,东汉改绛邑县,隋改翼城县,沿用至今。 4襄汾县 1954年,合襄陵县和汾城县为一个县,各取一个字,故名襄汾县。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死后葬于此地,名襄陵,西汉时置襄陵县,后名字虽数易,但唐朝中后期,复置襄陵县。 汾城县原设泰平县,北周为避宇文泰的讳,更名为太平县。民国时期,因国内有数个太平县,故改名为汾城县。 5洪洞县 东晋时山西人郭璞曾做“洪崖炼丹诗",本来指的是江西省的一处洪崖地方。因该域的北部也有一条红色的崖壁,故称红崖,后因该诗也把那条崖改名为洪崖,在县北的崖壁下曾有古代隐士居住过的山洞,称古洞,后来洪崖古洞各取一个字为名,叫洪洞。 汉置杨县,唐初更名为洪洞县。因山西土地肥沃,相对闭塞,故战乱时人民一直安居乐业,人口稠密。元末战乱不断,全国人口锐减,明初,朱元璋迁山西的人口,向人口稀少的地区迁移,因洪洞县是一个交通要冲,当时山西各处向中原迁居的人口都要经过洪洞,所以洪洞县成了“中国人的老家”。 6古县 因县治在古县镇而得名古县。 北魏时首置安泽县。隋时更名岳阳县。民国初年,复安泽县之名。1971年从安泽县析一部分区域设立古县。 7安泽县 北魏时,该域北有安吉,南有泽泉两地。故取其首字合称安泽县。后更名为岳阳县。民国时因与湖南省的岳阳县重名,又改回安泽县。 8浮山县 上古尧舜时,洪水泛滥,(浮山县又为涝,洰,浍,沁,四河之源)。山若浮在洪荒之中,故名浮山县。 北魏时置葛城县,唐时首置浮山县。后也有反复,1960年复设浮山县。 9吉县 因其境内有吉山而得名。 秦设北屈县,金改吉州。民国初年改为吉县。 吉县是黄河壶口瀑布的所在地。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临汾市各区县名字的由来(一) 临汾市 临汾为尧都之地,古称平阳。隋炀帝更
丁仪聊趣事社会
2025-02-07 17:53:21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