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普教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航船迷失了方向 2025.2.6 农历一月初九 在教育的广阔海洋中,高等职业教育本应是一艘乘风破浪的特色航船,满载着技能与实践的宝藏,驶向产业发展的彼岸,为社会输送大批实用型人才。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如今职业本科“普教化”的趋势,正让这艘航船悄然偏离了原本的航道。 职业教育从诞生之初,就有着明确的使命与独特的定位,它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专注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像一艘专为浅滩、码头运输设计的货轮,凭借其灵活的操作和强大的载货能力,在经济的航道上高效运转。它的课程设置紧密围绕着实际工作岗位,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后,便能迅速在实训车间、实习基地将所学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如同船员们在航行中不断熟练驾驶技巧和应对各种海况。 但随着职业本科的发展,“普教化”的阴影却逐渐笼罩。我们先来看看课程设置方面。曾经,职业教育的课程如同精心编排的航海图,每一个课程模块都指向特定的职业技能目标,实践课程占据着重要的篇幅。学生们像水手一样,在模拟和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反复锤炼,熟练掌握各种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可如今,不少职业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却向普通本科靠拢,理论课程不断增加,实践课程被大幅压缩。那些原本充满着机械轰鸣声、电子元件测试声的实训车间,变得冷冷清清。这就好比一艘货轮,本应装满货物在各个港口穿梭,却把大量空间用来储存华丽却无用的装饰品,失去了运输的功能。 师资队伍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职业教育理想的教师,应是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他们就像经验丰富的船长,既能准确解读航海图,又能在狂风巨浪中掌控船只。然而,在“普教化”的影响下,学校招聘教师时越来越倾向于高学历、高职称的纯学术型人才。这些教师虽然在理论研究上造诣颇深,但大多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实践经验不足。他们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理论知识,却难以给学生们传授实际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和技巧。就像一位从未出过海的航海专家,在岸上对着船员们讲述航海故事,船员们虽然听得津津有味,但真正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时,却感到无所适从。 评价体系的改变更是让职业教育偏离航道的重要因素。原本,职业教育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就像评价一艘船要看它的载货量、航行速度和对不同海域的适应能力。但现在,许多职业本科院校却采用了与普通本科类似的评价标准,过分强调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等。这使得教师和学生都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这些与职业技能培养关系不大的指标。学生们为了写论文而熬夜苦思,却忽视了对专业技能的打磨;教师们为了发表科研成果而四处奔波,却无暇顾及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这就好比一艘船,不再关注自己的航行任务和运输效率,而是把精力都放在了打造华丽的船身上,最终失去了在大海中航行的意义。 职业本科“普教化”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学校学习,却没有学到真正实用的职业技能,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他们难以招聘到符合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发展。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职业教育的“普教化”将导致人才结构失衡,影响产业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像一个港口,没有了装满货物的货轮往来,逐渐变得萧条冷落,整个地区的经济也会因此受到拖累。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本科“普教化”的问题,及时调整航向,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职业教育这艘航船,只有沿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航道坚定前行,才能在教育的海洋中劈波斩浪,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巨大的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职业教育重新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与光彩,驶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职业本科“普教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航船迷失了方向 2025.2.6农历一月初
百智聊人啊
2025-02-07 13:08:09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