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年,岳飞在临安大理寺监狱,被两根大铁棒夹碎胸膛而死。死后无人收尸,一个叫

文山聊武器 2025-02-06 18:51:00

1142年,岳飞在临安大理寺监狱,被两根大铁棒夹碎胸膛而死。死后无人收尸,一个叫隗顺的狱卒冒着生命危险,把岳飞的尸体背了出来。 北宋末年,金国大举南侵,掳走徽钦二帝。宋高宗赵构在江南建立南宋政权,史称"建炎"。 宋金交战时期,岳飞率军北伐,多次击败金军,收复失地,让金国统治者闻风丧胆。金主完颜宗弼甚至扬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宋高宗赵构虽然表面上支持抗金,但内心深处却一直担忧岳飞的军事实力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这种心态为后来秦桧排除异己创造了有利条件。 秦桧在靖康之难时曾被掳至金国,后来"逃"回南宋。他深得宋高宗的信任,被任命为宰相,掌握朝廷大权。 1141年,金国战败求和,提出"岁币"的条件。秦桧认为这是南宋保存实力的大好机会,极力主张与金国议和。 然而岳飞却坚持抗金,他认为此时正是收复中原的最佳时机。这与秦桧的主和政策形成了尖锐对立。 就在岳飞准备率军北伐时,朝廷突然发来十二道"金字牌",命令岳飞立即班师回朝。这十二道金字牌一道比一道急迫,每道都带着"取信于敌"的意味。 岳飞虽然明知其中有诈,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含泪撤军,带着满腔壮志回到临安。 回朝后,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投入大理寺监狱。 在狱中,岳飞遭受了非人的折磨。秦桧派人用两根粗大的铁棒夹住他的胸膛,直至将他活活夹死。 1142年正月四日,这位抗金名将含冤而死,终年39岁。他的尸体被扔在监狱的石板上,无人敢收。 秦桧为了防止有人为岳飞收尸,还下令将岳飞的家人流放到千里之外。朝廷内外,人人自危,无人敢靠近岳飞的尸身。 在岳飞死后,秦桧变本加厉,大肆打压主战派。他营造了一种恐怖的政治氛围,任何同情岳飞的人都可能遭到株连。 在临安大理寺监狱中,有一位名叫隗顺的狱卒,他是负责看守囚犯的基层狱吏。作为大理寺监狱的狱卒,隗顺每天的工作就是巡视牢房、看管囚犯、传递文书。 在南宋时期,大理寺监狱实行严格的等级管理制度。狱卒都要经过严格挑选,必须对朝廷绝对忠诚。 隗顺作为基层狱卒,亲眼目睹了岳飞从入狱到含冤而死的全过程。他也看到了众多官员对岳飞的遭遇视而不见。 当时的大理寺监狱分为内狱和外狱两部分。岳飞被关在戒备最为森严的内狱,平日里除了负责看守的狱卒,其他人根本无法接近。 秦桧为了防止有人营救岳飞,在监狱内外都安排了大量眼线。任何可疑的举动都会被立即上报。 在岳飞死后,他的尸体被随意丢弃在监狱的石板上。按照当时的规定,死囚的尸体如果无人认领,就会被扔到乱葬岗。 但隗顺决定要为岳飞收殓。为了不引起注意,隗顺选择在夜深人静时行动。他利用自己熟悉监狱地形的优势,避开了巡逻的官兵。 隗顺先是将岳飞的尸体藏在监狱的偏僻角落。他等到换班时机,才将尸体背出牢房。 当时的临安城实行宵禁,深夜时城门紧闭,无人可以出入。隗顺必须等到天亮城门开启时才能将尸体运出城去。 他选择了九曲丛祠作为安葬地点。九曲丛祠位置偏僻,平日里少有人至。 为了让后人能够辨认出岳飞的墓地,隗顺特意在尸体上系上了岳飞生前佩戴的玉环。这个玉环是岳飞的遗物,具有重要的识别价值。 除此之外,隗顺还在墓地旁种下了两棵树作为标记。这两棵树的位置经过精心选择,能够让知情人一眼就认出墓地的具体位置。 收殓完成后,隗顺依然如常地在监狱中工作。他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这件事,就连自己的家人也不知情。 多年以后,隗顺觉得自己年事已高,担心这个秘密会随着自己的离世而永远消失。他终于在临终前将这个秘密告诉了自己的儿子。 他详细地向儿子交代了岳飞墓地的具体位置,以及玉环和两棵树的标记。他要求儿子继续守护这个秘密,等待岳飞被平反的那一天。 在岳飞含冤而死后的二十年里,隗顺家族一直默默守护着这个秘密。这段时间内,南宋政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他对岳飞案一直心存疑虑。这位年轻的皇帝继位后,立即着手调查岳飞案的真相。 宋孝宗在即位初期就表现出重用主战派的倾向。他下令重新审理岳飞案,并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岳飞的遗体。 当时朝廷张贴出悬赏公告,寻找知道岳飞墓地下落的人。隗顺的儿子看到这个机会,挺身而出。 他带着父亲临终前的交代,向官府详细说明了岳飞墓地的位置。官府派人按照他的指引,在九曲丛祠找到了做记号的两棵树。 经过挖掘,果然发现了岳飞的遗体,而且遗体上还系着玉环。这些细节与隗顺儿子的描述完全吻合。 宋孝宗在确认是岳飞遗体后,立即下令为岳飞平反昭雪。他追封岳飞为鄂王,并下令在杭州西子湖畔的栖霞岭为岳飞修建陵墓。 为了警示后人,宋孝宗还特意命人铸造了秦桧夫妇的跪像,放置在岳飞墓前。 隗顺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他的名字也因此被载入史册。这个普通的狱卒,因为一个正义的选择而永远地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0 阅读:1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