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访华,为何“低姿态”与周恩来握手?
史论纵横啊
2025-02-06 16:40:47
1972年2月21日,天儿还冷着呢,尼克松乘坐“空军一号”抵达中国。
他刚下飞机,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就主动伸出双手,那急切程度,仿佛在说中美关系修复就靠这一握了。
以当时中美两国的国际地位,还有尼克松和周恩来各自的职务级别,尼克松这举动,看似有点“低姿态”。
原来,尼克松在回忆录里提到了一则握手传闻。
1954 年日内瓦会议,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和周恩来握手,让周总理深受侮辱。所以尼克松说,他走完梯级时就决心伸出手,“当我们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那日内瓦会议上这传闻到底咋回事?
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举行,那时中美刚在朝鲜战场交过手,美国一直想阻挠会议取得成果。
中国180多人的庞大代表团一到日内瓦机场,瞬间吸引了全世界目光。
周总理发表简短书面声明,表明中国代表团诚意。
同一天,杜勒斯也到了,他一下飞机就问“周恩来到了吗?”
杜勒斯对新中国抱有敌意,会前声明美国同意中国参会但不承认中国外交地位,还下令禁止美国代表团人员和中国代表团握手。
有记者问啥时候能和周总理握手,他居然说除非汽车在日内瓦大街上相撞。
还有不良媒体炒作说周总理和杜勒斯休会时偶遇,周总理伸手被拒,这完全是假消息。
实际上周总理也采取对等规定:我方人员不主动和美国代表团握手,但对方伸手,我们绝不拒绝。
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总理不卑不亢,揭露美国险恶企图,打开新中国外交局面,赢得其他国家代表尊敬。
杜勒斯当时很狂妄,可前线艾森豪威尔发言让他窘迫,待了一周就回国了,周总理和他根本没交流,更别说握手。
杜勒斯走后,副国务卿史密斯负责谈判。
史密斯也奉行“不握手”原则,但也知道没中国点头,会议没成果。
中方代表团的英语翻译浦寿昌和史密斯投缘,有次史密斯主动找浦寿昌,夸赞他英语和中国古代文化。
浦寿昌汇报给周总理,周总理明白美方想接触又没台阶,就打算谈谈。
第二天休息时,周总理看到史密斯在喝饮料,走过去伸出右手,史密斯没反应过来,用左手握住周总理右腕摇了几下胳膊。
周总理没介意,史密斯却有些不好意思,于是说“下回我会伸得比你还快”。
会议最后一天,史密斯对周总理表达荣幸,还抓住胳膊摇晃,高兴离开。
日内瓦会议上中美代表始终没真正握手,所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下飞机就主动伸手,这是对过去无礼外交的歉意,也是中美关系新篇章的开始。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