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最爽的时候,就是提前两周开学,但天天学音体美。
当时县一中有个政策,全县前200名,免学费但提前两周开学,美其名曰:“提前加强学习”。
后来想想,应该是怕生源跑路,去别的地方念。[笑cry]
我比较幸运,刚好是第200名(一分不差)。
本以为是苦哈哈的学习,结果一天就六门课,“语数外、音体美”,晚上看电影。
就算语数外,也不可能真学什么。
还记得有次前一晚看了《雷雨》电影,次日语文老师给我们分析了一整节的人物关系,可算是“吃瓜启蒙”了。终于看懂了!
英语就是找了个位外教带我们练口语,音体美印象不深,记得还教我们学唱校歌,我都不知道这学校还有校歌。
整个两周,都充满了与所在时代和地域“不太相符”的教育理念。
正式开学后,就回归“正常模式”了,为数不多的可能就是“会校歌”的谈资,毕竟全校估计就我们两百人会。
小结,现在想来,全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宿管大爷,提醒我们三年别放松。
“每年都有这两百人,但三年后,一般只有一半还能保持像样成绩,上个不算差的本科。”(大意)
可谓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