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景帝时,有个叫郅都的铁面官员,执法如山,连权贵都不怕。他当上了中尉,掌管长安治安,整个京城风气大变,权贵们对他又恨又怕,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苍鹰”。
汉景帝的长子刘荣,本是储君,但因宫廷斗争被废为临江王。后来,刘荣因扩建宫室侵占文帝庙土地被召回京问罪。郅都负责此案,一查到底,发现刘荣还有私铸兵器、招募死士的罪行。刘荣最终在京自尽,草草葬于蓝田。
窦太后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在她看来,郅都执法太过苛刻,对皇室宗亲毫不留情。她质问汉景帝:“临江王就不是忠臣吗?”汉景帝虽然觉得郅都是忠臣,但在母亲的压力下,也不得不做出让步。
窦太后开始在宫中频繁召开家宴,团结反对郅都的力量。汉景帝逐渐减少了召见郅都的次数。郅都虽然察觉到了政治风向的变化,但依然坚持自己的执法原则。
终于,窦太后提出处置郅都的建议。汉景帝起初并不同意,但在母亲的一再逼迫下,他最终松了口。郅都被革职押送廷尉署,很快就被处以死刑。行刑那天,长安城的百姓自发聚集在刑场外围,为这位曾经的执法者送行。
郅都的结局,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西汉法制建设的一个转折点。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感叹,即便是忠臣,在亲情与权力的碰撞中,也难以保全自身。郅都的悲剧,让人看到了古代官场中的残酷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