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教堂都是免费的,寺庙却都要买门票;教堂里面都是座椅,寺庙里面却全是跪垫

见文侃史 2025-02-06 10:38:24

刘震云:“教堂都是免费的,寺庙却都要买门票;教堂里面都是座椅,寺庙里面却全是跪垫;教堂是用来忏悔的,寺庙却是用来许愿的。” 世道多有意思?洋教堂大门敞开随便进,咱们寺庙门口倒支着收款码。教堂里摆着长椅能坐着,庙里净是跪垫得趴着。 说白了老外讲究直面错误,我们流行临时抱佛脚。 《天道》里丁元英讲得通透:“神仙就是自然规律,说白了就是道法自然。”佛家说人活着就是遭罪。饿汉想吃饱,饱汉想美娇娘,有钱的还惦记权杖。 圣经倒是实在,说老天爷造万物各安天命,人活着不能光图吃香喝辣,得讲个信望爱。 圣经里"约"字最多,就跟签合同似的。爱情像买卖,得讲究个契约精神,不能见利忘义。这就好比老话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可不像现在有些人,见着便宜就跟苍蝇见着血似的。 说来也怪,都是劝人向善,咱这儿的和尚咋就成了吃白食的?您看那些大庙,和尚个个红光满面,跟老百姓说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转头自己收香火钱倒不含糊。反观基督教那边,募捐都拿去盖学校医院,这差距比城里房价涨得还快。 隋唐以前和尚还能跟皇上掰手腕,后来禅宗兴起,辩论成了耍嘴皮子。到明清时候,当和尚的净是走投无路的苦命人,除了敲木鱼念经啥也不会。 老话讲:“道渡文化人,佛渡傻白甜”,清朝更绝,满人推崇藏传佛教,汉人官员官袍上都得挂串佛珠。如今大庙小庙比圈钱,门票比电影票还贵,许愿池里硬币堆成山,哪里是修行,分明是搞创收。 要说这招高明,还得数古代皇帝。原先读书人总想跟皇权掰手腕,后来佛教一汉化,聪明人都跑去深山老林当隐士。这不就跟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说"躺平"一个道理?都是被现实逼得没辙,只能在精神世界里找补。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里说:“神明是假的,跪拜是真的;天堂是假的,恐惧是真的。"这话好比说庙里菩萨是泥胎,可咱心里的欲望是真金白银。人活一辈子,攒再多钱也带不走,倒是你留下的德行能传世。这就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高级的感情能成智慧,低级的只能变怨气。 这本耗时十九年写就的奇书,说是"一句顶一万句"真不夸张。您要问我读书有啥用?打个比方,清醒就像打疫苗,得自己愿意挨针才管用。书里金句比抖音鸡汤实在多了,好比"过去都是虚的,何必自己找罪受",这话听着就跟邻居大爷劝架似的实在。 自打2009年出版,这书就跟开了挂似的——拿茅盾文学奖,得法国骑士勋章,豆瓣十万读者打出9.1的高分。要说改变人生,真不是靠烧香拜佛,得靠自己开窍。多读好书,才不会被七大姑八大姨的歪理带沟里。说白了,人这辈子总得信点啥,这话能点醒你的,比庙里求签灵验多了。 精装版 一句顶一万句 原版完整版刘震云著茅盾文学奖

0 阅读:0
见文侃史

见文侃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