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连续开车10小时到杭州差点截肢长途出行,警惕下肢“危机”:深静脉血栓预防

一起聊聊全球事 2025-02-06 09:55:50

男子连续开车10小时到杭州差点截肢

长途出行,警惕下肢“危机”:深静脉血栓预防指南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阖家团圆的氛围里,却有这样一群人,在看似平常的长途奔波中,遭遇了一场健康危机。像50岁出头的长途货车司机王大哥,春节期间接了从河南到杭州的长途订单,连续开车超10小时,途中几乎没休息,结果到达杭州时,左小腿胀痛难忍,无法正常行走,被紧急送往浙江省人民医院。经检查,他左下肢深静脉全被堵住,患上了严重的“股青肿”,幸好及时手术才避免了截肢的悲剧。

浙江省人民医院在这个春节假期,接诊了十多例类似患者。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蒋劲松指出,久站久坐,比如长时间打麻将、长途开车乘车乘飞机等,都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危诱发因素。一旦血栓脱落进入肺部,引发肺部栓塞,那将极度危险,甚至可能致命。所以,对于经常需要长途开车、坐车(火车、飞机等)的人群来说,掌握科学的预防方法至关重要。

一、穿着有道,为血液循环“开路”

出行时的穿着看似是小事,实则对血液循环影响很大。紧身衣裤就像给血管套上了一层“枷锁”,阻碍血液的顺畅流动。想象一下,血管如同一条条输送血液的高速公路,而紧身衣物却在道路上设置了重重障碍,血液无法快速通行,就容易在下肢淤积,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所以,出门在外,一定要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让血管能够自由地“呼吸”,为血液循环开辟一条畅通无阻的道路。

二、合理饮水,为身体循环“加油”

水是生命之源,在长途出行中,它更是维持血液循环的关键。旅途中多饮水,能够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就像给汽车发动机注入了优质的润滑油,让血液循环这个“发动机”运转得更加顺畅。不过要注意,千万不能用酒精饮品替代水。酒精不仅不能促进血液循环,反而会使身体脱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给血栓形成创造条件。所以,无论是开车还是乘坐交通工具,都要记得随身携带一瓶水,定时饮用,为身体的循环系统持续“加油”。

三、适时活动,给下肢血管“松绑”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下肢肌肉得不到运动,就像机器长时间闲置会生锈一样,血管也容易出现问题。每1 - 2小时起身活动一下,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措施。起身活动时,身体的肌肉收缩舒张,能够帮助血液回流,减轻下肢血管的压力,就像给紧绷的血管“松绑”。如果条件不允许起身,也别让自己“僵坐”着。坐着的时候,可以多活动脚踝、小腿,比如反复做足背上抬的动作,像在踩汽车的油门踏板;或者用脚尖画圈,顺时针、逆时针交替进行;还可以抬高大腿,保持几秒钟后放下,这些简单的动作能有效促进腿部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四、及时就医,为健康“止损”

如果在长途出行后,不幸出现了下肢肿胀、疼痛等情况,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这很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发出的“警报”。此时,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预后至关重要,就像扑灭一场小火苗,在初期介入往往能轻松解决问题,避免病情恶化带来截肢等严重后果。所以,时刻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果断就医,才能为自己的健康“止损”。

长途出行虽然让我们能够奔赴远方,与家人团聚或者开启新的旅程,但我们绝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遵循这些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建议,让我们在享受出行便利的同时,也能稳稳地守护好自己的健康,平平安安抵达每一个目的地。

0 阅读:0
一起聊聊全球事

一起聊聊全球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