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重读《六州歌头.改胡乔木词国庆》有感 (2025年2月6日) 茫茫禹迹

刘昌刚呀 2025-02-06 06:24:43

六州歌头.重读《六州歌头.改胡乔木词国庆》有感 (2025年2月6日) 茫茫禹迹,千载几枯蓬。民力众,勤耕勇,铸神功。叹尘蒙!夜永寒霜重。英俊种,凌云梦,旗纛耸,丹心动。路何穷?忽震春雷,马列东风送。唤起工农。任惊涛鲸浪,直指破长空。 虎穴龙宫,一朝空。 喜成一统,豪情纵;锤镰动,画图工。昆仲众,神州同;驾长风,万帆同。怪物干戈弄?兴阴讼,卖亲公;投敌冢,求恩宠,媚颜容。无道人间,火炬燃偏猛。处处春浓。试登临极目,遍地战旗红,旭日方东。 ——赏析:这首《六州歌头》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和激昂的革命情怀,描绘了中华民族从苦难到复兴的壮丽画卷。以下从意象、结构、情感、文化符号等方面进行赏析: 1. 意象铺陈与意境营造 历史意象:“茫茫禹迹,千载几枯蓬”开篇点明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以“禹迹”象征华夏大地,展现时空的厚重感。“夜永寒霜重”暗喻近代中国的苦难与黑暗,与“忽震春雷,马列东风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革命的历史转折意义。 革命意象:“英俊种,凌云梦,旗纛耸,丹心动”描绘革命志士的豪情壮志,以“旗纛”与“丹心”象征信仰与牺牲精神。“任惊涛鲸浪,直指破长空”展现革命者无畏艰险的气魄,呼应原词中的“鞭影指长虹”。 胜利意象:“喜成一统,豪情纵;锤镰动,画图工”描绘新中国成立后的豪迈气象,以“锤镰”象征工农联盟,展现国家建设的宏伟蓝图。“试登临极目,遍地战旗红,旭日方东”以“战旗红”与“旭日东升”象征革命胜利与光明未来,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2. 结构布局与节奏把控 上片:以历史沧桑开篇,渐次引入革命主题。“忽震春雷,马列东风送”点明革命的思想源泉,以“春雷”象征马列主义的传播。“任惊涛鲸浪,直指破长空”收束于革命者的无畏气魄,形成上片的高潮。 下片:以“喜成一统,豪情纵”承接上片的革命胜利,进一步拓展至国家建设的宏大视角。 “怪物干戈弄?兴阴讼,卖亲公;投敌冢,求恩宠,媚颜容”批判反动势力的卑劣行径,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结尾“试登临极目,遍地战旗红,旭日方东”转入对未来的展望,以“战旗红”与“旭日东升”象征光明前景。 3. 情感表达与哲思升华 历史感慨:通过“茫茫禹迹,千载几枯蓬”“夜永寒霜重”等词句,表达对中华民族苦难历史的深沉感慨。 革命豪情:“英俊种,凌云梦”“任惊涛鲸浪”等词句,展现革命者的坚定信念与豪迈情怀。 胜利喜悦:“喜成一统,豪情纵”等词句,传递出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与喜悦。 未来期许:“试登临极目,遍地战旗红,旭日方东”以“战旗红”与“旭日东升”象征革命胜利与光明未来,寄托了对美好前景的深切期许。 4. 文化符号与历史底蕴 禹迹:大禹治水的传说象征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与团结力量。 马列东风:以“东风”象征马列主义的传播,展现革命思想的伟大力量。 锤镰:象征工农联盟,体现新中国的政治基础与建设力量。 战旗红与旭日东:“战旗红”象征革命胜利,“旭日东升”象征光明未来,二者结合,寄托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祈愿。 5. 艺术特色 语言风格:典雅凝练,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融入革命叙事的雄浑气势。 修辞手法:对仗(“英俊种,凌云梦”)、排比(“兴阴讼,卖亲公;投敌冢,求恩宠”)、象征(“战旗红”“旭日东”)等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词作的画面感与感染力。 情感层次:从历史感慨到革命豪情,再到胜利喜悦与未来期许,情感层层递进,既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传递出革命者的坚定信念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总之,这首《六州歌头》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和激昂的革命情怀,通过丰富的意象、严谨的结构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沧桑与革命精神,又表达了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与对光明未来的期许。全词语言雄浑,情感真挚,堪称一首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佳作。——附录原词注释:《六州歌头.改胡乔木词国庆》是毛主席在一九六四年填写的词作,原词为:“茫茫大陆,回首几千冬。人民众,称勤勇,挺神功。竞尘蒙!夜永添寒重。英雄种,自由梦,义竿耸,怒血迸。讶途穷。忽震春雷,马列天涯送。党结工农。任风惊浪恶,鞭影指长虹。穴虎潭龙,一朝空。 喜江山统,豪情纵;锤镰动,画图宏。多昆仲,六洲共;驾长风,一帆同。何物干戈弄,兴逆讼,卖亲朋,投凶横,求恩宠,媚音容。不道人间,火炬燃偏猛。处处春浓。试登临极目,天半战旗红,旭日方东。” 国庆:胡乔木原作“一九六四年国庆”,毛泽东改。马列天涯送:郭沫若致胡乔木信说:“您的意思是说天外送来,但照句法解,也可解为向天外送去,朴初同志认为有语病。我建议:似可改为‘马列来仪凤’。”

0 阅读:0
刘昌刚呀

刘昌刚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