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非遗,绽放“中式浪漫” 身边的年味
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宛如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它就是英山缠花。 书画里的中国
英山缠花,简称缠花,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在明清之际更是盛极一时。2011 年,英山缠花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无疑是对这一古老艺术的高度认可与保护。缠花起源于古时的簪花习俗,北宋诗人宋祁在《春帖子词·皇后阁十首》中留下“宝幡双帖燕,彩树对缠花”的诗句,让“缠花”一词首次有了文字记载,也为我们探寻缠花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线索。
在古代,缠花的运用极为广泛,深深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出生、结婚、大寿、丧葬等各类民俗活动之中。在小孩子出生后的洗三礼和满月礼上,人们满怀爱意地用缠花缠成小老虎、小蝙蝠等可爱的造型,装饰在小孩子的鞋子和帽子上,每一个精美的缠花造型都寄托着长辈对孩子幸福安康的美好祈愿 ,饱含着浓浓的亲情与关怀。 拍一拍年味 春节摄影大赛
步入现代社会,缠花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独属于少女的一抹春色。女孩子们用她们灵巧的双手,将丝线缠绕成一朵朵栩栩如生的缠花,再精心制成簪子,别于发间。无论外界是烈日炎炎的炎夏,还是落叶纷飞的深秋,亦或是寒风凛冽的寒冬,发间的这抹春色始终鲜艳夺目,为少女们增添了一份婉约与灵动之美,也让缠花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新的传承与发展方式。
缠花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艺术价值也不容小觑。每一件缠花作品都兼具雕塑的立体生动感,它以丝线为“画笔”,以铁丝等为“骨架”,通过巧妙的缠绕、编织,将花卉、动物等各种造型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正因如此,人们常常赞誉它为“立体绣花”“线艺雕塑”“立体工笔画” 。虽然目前英山缠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它所蕴含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足以让它在众多非遗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指日可待。 文化中国行非遗雅韵中国年 蛇年开工能量包 假期余额归零,总感觉还没好好享受就结束了!要是能一键重启回到放假第一天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