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一天,钱三强的夫人何泽慧去市场买菜,小贩看她穿着落补丁衣服,还没等何

史行途 2025-02-05 20:42:22

1978年的一天,钱三强的夫人何泽慧去市场买菜,小贩看她穿着落补丁衣服,还没等何泽慧开口问价,便不屑地说:“老太太,你买不起就不要摸,这个冬笋很贵的。” 听小贩这样说,何泽慧并没有生气,而是莫某一笑,随即走开了。 不料菜市场有人认识何泽慧,当旁人告诉小贩何泽慧的身份时,小贩顿时羞愧地低下了头。 作为大科学家钱三强的夫人,何泽慧十分低调,但如果列出她在物理学界的成就,哪一条都能载入史册。 比如: 1.原子核乳胶制备过程的研究 2.铀核四分裂的研究 3开拓中国中子物理和裂变物理实验 4.正负电子弹性碰撞现象的首次实验观察 1914年,何泽慧出生于苏州市的一家书香门第,在家中排行老三。虽说出身于富贵家庭,但没有一点大小姐架子,从小就学习优异,在班里都是前几名。 1931年,17岁的何泽慧考入了清华大学物理专业。没想到,一进校门,她就被清华大学嫌弃了。 原来,学校要求物理系的女生们转系,给出的理由是女生不适合研究物理。 但何泽慧就是不服输:心想:你们越不让我读,我偏读,我不仅要读物理系,而且还要学得比谁都好。 4年后,何泽慧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看着同班地男生都顺利进入了军署工作,即使她成绩最优秀,但因为是女生,又一次被无情的拒绝了。 后来,何泽慧申请到了去德国留学的机会,她想进入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学习实验弹道学。 但令何泽慧没想到的是,学校里的这个专业机密很高,不对国外留学生开放。于是,何泽慧在求学路上遭遇第三次闭门羹。但这个时候,何泽慧依然表现出不服输得劲。 她找到了学校的系主任克莱茨,凭着自己的一腔报国热血打动了他,于是克莱茨便破例留下了何泽慧,何泽慧也成了该校的第一位外国女学生。 1941年,何泽慧博士毕业,她想回国,但由于战争与家人失去了联系,最后只得先在老师的介绍下,进入西门子工作,转向了核物理研究。 即使这样,何泽慧还是想回国,她一边工作,一边试图与国内取得联系。这时他想到了自己当年的同班同学钱三强。 此时钱三强也在国外留学,只是他在法国,跟着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何泽慧给钱三强写信,看看他能不能与国内取得联系,帮她向家里人报个平安。 由于两人研究方向相似,有着共同的爱国情怀,随着通信频繁,两个年轻人都对彼此产生了爱慕之意。 1946年,何泽慧远赴法国,在取得国内父母认同的情况下,与钱三强喜结连理,当时出席婚礼的还有钱三强的老师,居里夫人。 同年,何泽慧的研究有了重大进展,她首次发现了铀原子的四分裂径迹,几个月后又捕捉到了详细的数据。到第二年对外公布的时候,却引起了法国科学家的震动。 此时的何泽慧正是人生的上升期,前途一片光明,如果顺利,她很有可能取得更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国外虽然有着优越的实验条件,也能出更多的成果,但钱三强和何泽慧,没有一刻不想回国。 1948年,他们谢绝了老师和好友的挽留,冲破重重阻挠,最终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回国后,他们就立刻投入到了中国科研事业,尤其是当是最迫切的原子弹和氢弹研究。 何泽慧的主要工作,就是配合原子弹的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点火中子源,就是何泽慧研究出来的。 在后来的氢弹研制中,为了测得数据,何泽慧又带着团队做实验。仅用了几个月就完成了别国需要几年才完成的任务,保证了氢弹研究不走弯路。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取得重大成就的人,却从不与人说起,不居功,不自傲。 在日常生活中,她更是非常低调,平日里只是挽个发髻,衣服袖口都磨破了,有些地方还打着补丁。走在大街上,恐怕谁也看不出来这竟然是位大科学家。 正是何泽慧简朴的生活态度,看起来就像是普通的妇人,于是在一次菜市场买菜的时候,才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多年以后,她的女儿回忆说:“母亲节俭了一辈子,不讲吃,不讲穿。冰箱用了二三十年,坏了也不换新的,就自己修。钱包是自己缝的,印章是旧牙刷做的,就连挖耳勺都是用糖葫芦棒做的。” 老人一生俭朴,兢兢业业,直到92岁高龄的时候,还坚持每天上班。单位分的小轿车,她也从来不坐,只是每天挎个布包,去挤公交。 2011年,何泽慧院士在北京病逝,享年97岁。 何泽慧出身名门,却没有一点大小姐气派,而是苦心学习,一心报国。即使在求学路上一再碰壁,也绝不认输,改变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也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钱三强与何泽慧的一生,虽然生活俭朴,却始终把祖国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无私奉献,不计得失。 说到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布衣院士李小文,也是生活简朴,不计较形式,但却为中国的遥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教育下一代也应该这样,即使环境受限,也应该努力争取,让他们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时刻保持爱国之心的青年人。像钱三强与何泽慧这样的大科学家,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0 阅读:28
史行途

史行途

不急不躁,安然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