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选择进行指挥体系改革,自力更生准备打长期消耗战 来源:郭宣翻译 2月3日

烁耀中原地 2025-02-05 17:29:15

乌军选择进行指挥体系改革,自力更生准备打长期消耗战 来源:郭宣翻译 2月3日,据俄罗斯军事观察网等媒体报道,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将军,已明确表示,将把乌军现行的旅级指挥架构,恢复为传统的军-师级指挥体系。这一决策看似是对北约化改革的“倒退”,实则是乌军在血与火中得出的生存法则。之所以这样讲,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 第一个,军-师级指挥体系更适合大规模的消耗战。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乌军在北约指导下推行了“轻量化”改革,将原有6个集团军拆解为30个机动旅,每个旅约4000人,力求实现“小而精”的快速反应能力。然而,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这种架构在俄军“人海加火海”战术面前,暴露出了两大致命缺陷。 首先,乌军火力密度不足:乌军机步旅仅能集中12门155mm火炮,而俄军一个摩步师可调度72门,形成压倒性火力优势。其次,旅级单位缺乏师属运输营,75%的补给依赖临时征用民用车辆,导致前线弹药短缺频发。现在,瑟尔斯基主张恢复更适合战役级别作战的军-师级指挥体系,本质是对北约化改革的战术回调——在生存压力下,乌军选择回归更适应大规模消耗战的苏式体系。 第二个,军-师级指挥体系更能适合无人机参与的战争。俄军在前线部署的师级电子战集群,如第15电子战旅,其干扰范围覆盖20km半径内的通信波段与50km纵深的导航信号。乌军旅级的电子战分队,通常只是连级规模,这不仅导致乌军的电子战对抗部队力量分散,更导致2024年1-5月乌军无人机战损率飙升58%。如果乌军按军-师架构,设立师属电子对抗团,集中部署美制陆基干扰系统与“狼群”反无人机网络,将非常利于破解俄军的电磁压制。 第三个,乌军的中高级军官更熟悉军-师级指挥体系。乌军继承的也是苏军的衣钵,其40岁以上的军官,接受的都是军-师级指挥体系的培训。因此,乌军的中高级军官,甚至瑟尔斯基本人,内心中是更熟悉军-师级指挥体系的作战的。 现在,美国的军援已经断了,乌军中的北约军事顾问的数量,也势必会批量减少,再加之现在前线形势困难,大批雇佣军,尤其是哥伦比亚雇佣军,已经开始放弃合同离开战场,乌军现在只是能靠自己了,再玩北约的花活儿已经不灵了。因此,瑟尔斯基宣布军改,应当是一种战场实用主义的选择。 总之,瑟尔斯基的军改,应当是一场豪赌,赌的是乌军能否在俄军压力下完成“涅槃重生”。因此,这场军改,不仅会关乎乌军的命运,也很可能会重塑后冷战时代的军事学说——当“轻量化”遭遇“立体作战”,或许传统的“大兵团作战”,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烁耀中原地

烁耀中原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