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读写萌发”训练:助力不识字孩子在亲子阅读中增长认知 近日,一位妈妈在育儿群中分享了她的骄傲成果:通过每晚坚持与孩子进行点读绘本的阅读活动,孩子在无形中学会了近500字,这一成果让众多妈妈心生羡慕。那么,对于不识字的孩子,如何在亲子阅读中增长认知呢?分阶段进行“读写萌发”训练或许是个好方法。 一、关于孩子识字和阅读的两大误区 不识字就不能阅读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识字,阅读就没有意义。然而,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从孩子出生3个月左右,就可以开始进行阅读训练,触发其阅读兴趣。一开始的阅读并非直接读文字,而是从黑白大卡、红黑大卡等形象认知开始,逐渐过渡到对文字的抽象认知。家长应坚持每天朗读绘本,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慢慢培养其阅读习惯。 怕超前教育就不教了 有些家长担心超前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因此选择不教孩子识字。然而,识字是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家长只需营造丰富的阅读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主动探索即可。新西兰科学家玛丽·克莱提出,孩子的读写能力是自己萌发出来的,家长不必过度担心超前教育的问题。 二、关于读写萌发 读写萌发指的是学龄前孩子自己凸显出来的阅读能力,与所处环境密切相关。如果学龄前儿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抓住了敏感期,就会在阅读识字上显现出优势。家长可以通过分阶段进行“读写萌发”训练,帮助孩子在阅读中增长认知。 三、如何分阶段进行“读写萌发”训练? 0-6个月:准备黑白大卡、红黑大卡等形象认知卡片,激发孩子的视觉兴趣。同时,选择主题式大卡,方便家长拿在手里与孩子互动。到了5-6个月左右,可以加入多触感的布书,丰富孩子的触觉体验。 7-12个月:选择纸板书等适合孩子手掌大小的书籍,方便孩子自己翻书页。书籍情节可以是一问一答或提问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此外,还可以选择有小盖板的绘本,让孩子自己翻找答案,锻炼思考能力。 13-18个月:选择带有动词的绘本,如《蹦》、《抱抱》等,让孩子在阅读中动起来。同时,与孩子进行语言互动,引导孩子指认书里的动物、人物等。 19-24个月:选择有简单情节的绘本,如《接下来会怎样》等。在阅读时强调拟声词和电报句,让孩子从模仿开始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同时,引导孩子指认书上的大字。 3-4岁:选择有故事情节、能引发孩子独立思考的绘本或思维能力书籍。在阅读时,让孩子自己点读,家长伴读并慢慢纠正。同时,根据孩子的喜好定期更换书籍。 四、选书原则与阅读技巧 安全:选择没有味道的布书、立体书、感官书等,确保书籍的安全性。 低龄绘本字少图多: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合适的绘本,让孩子在图画中感受故事的魅力。 按孩子的喜好定期换书:不要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选择书籍,而要以孩子为本位,定期更换新书以激发其阅读兴趣。 介绍封面与作者:在给孩子读新书之前,先介绍封面和作者等信息,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书籍内容。 五、写在最后 家长在进行亲子阅读时,不要急于求成或过于功利。应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阅读的乐趣。通过分阶段进行“读写萌发”训练,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在亲子阅读中收获成长与认知的提升。
分阶段“读写萌发”训练:助力不识字孩子在亲子阅读中增长认知 近日,一位妈妈在育
山里记食美
2025-02-05 17:14:3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