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人对姬发失望我还挺意外的
他们对于成长对于领导者对于姬发的理解未免太过浅薄,他们不懂姬发。
很多人说第二部的姬发优柔寡断,说他软弱为了刚认识几天的人不顾大局,质疑他在解阵时的犹豫
但我认为他的犹豫更让姬发这个形象生动立体,这也暴露了大多数人对英雄叙事的单一印象,他本就是一个仁爱良善的人,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有爱的家庭,他的人设本来也不是杀伐果断的爽文男主,他甚至都没有意识都自己才是“主角”所有人都认为殷郊才是“天下共主”,包括姬发。他本身就不是作为一个领导者来培养的,而观众却是以上帝视角用领导者“主角”的眼光来看他的,人们因为传统英雄的刻板印象把姬发的形象过于神化,就导致观众接受不了他失误,接受不了他犹豫,于是顺其自然的误以为他本就该杀伐果断,而不是在最后西岐百姓存亡与邓婵玉之间做抉择时犹豫。但他之所以犹豫正是对生命的尊重,邓婵玉对他来说是惺惺相惜,道同为谋的战友,是他的座上宾,好不容易挖墙脚挖来的贤才,犹豫简直太正常了,而且就算会死的是殷郊,或者质子营的任何一个同伴或者西岐阵的吕公望、辛甲,他都会犹豫的……天下共主就是这样……对天下人都心怀仁爱,在他的观念里没有谁的生命更宝贵这一说,他爱天下人爱苍生,甚至爱西岐的麦田爱某一处清澈溪流和湛蓝的天空,他只是不想放弃任何一个人,这里的犹豫处理我真的认为设计的特别精妙,让姬发,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成为了众望所归的“天下共主”,这个镜头不是渲染观众浅薄理解中的儿女情长,而是他对于每一个生命的敬畏,这一剑下去,死的不仅仅是邓婵玉这个贤才,还有千万士兵的性命。
人们要允许英雄犯错,要允许姬发在成长的路上犹豫,他这一路已经失去了太多,他的成长路是有无数至亲好友的尸骨促使的,他是被动的,而他需要一个化被动为主动的契机,也就是一个成长的时间和机会。
封神二的定位就注定了影评会两极分化血雨腥风,注定了会吸引思想纬度更高的人来喜爱它
封神很好,姬发这个\"不完美的领导者\"也很好。
他对得起,\"天下共主\"天下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