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除夕:记忆中的压岁与守岁 记忆中,儿时除夕那天,特别忙。 一大早起来就推石磨。主要是磨豌豆和磨糯米,一种用来做颇具川北特色的美食豌豆凉粉,另一种糯米用来制作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吊浆汤圆。 除夕上午,三十来户人家的小山村,家家户户用米汤或者面粉制成浆糊,开始贴上喜气十足的红色春联。 午饭后,全村人开始大扫除,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 除夕下午,等外公发压岁钱,是我们孙辈最开心的事。 外公退休前,在重庆沙坪坝一铁路机务段工作,每年春节才会回来呆两个月左右。 每年年三十下午,外公会把十几位孙辈叫到他家堂屋,先给我们讲过年期间不能干的事,然后,给我们发压岁钱。 姐姐、大表哥及二表哥他们三人压岁钱最多,一般是五元;我和其它几个年龄相当的表弟表妹压岁钱是三元;最小的弟弟妹妹每人可以得到一元或者二元的压岁钱。 通常,当天下午,最小弟弟妹妹的压岁钱,都会被大哥哥、大姐姐完美地“哄”掉。 晚上回到家里,点着煤油灯,吃着年夜饭,父亲要我们一起守岁,不过夜里十二点,一般不会让我们睡觉的。 因为时间长,父亲通常会给我们讲家史,讲我们来自何方等等话题。 记忆中,我们祖籍是湖北麻城孝感,爷爷也常常给我提起。说我们来自一个叫高街檐的地方。 接近凌晨十二点,父亲带着我们一起去放鞭炮,鞭炮放完后,我们就开始睡觉了。 儿时的除夕,没有电、没有春晚、没有手机,全家人围坐火炉,吃着年夜饭,开开心心听着长辈讲一些和过年有关的事。 那时,物质虽然极度匮乏,但每年过年都快乐无比。
儿时的除夕:记忆中的压岁与守岁 记忆中,儿时除夕那天,特别忙。 一大早起来
时光喝醉客
2025-02-05 00:25: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