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浙江两兄弟扫墓时,发现父亲墓前有一个脸盆,说来也怪,这个脸盆中央盘着一条雕花金龙,两人不识此物,就把它带回了家,没曾想,这个物件竟不简单! 浙江省温岭市,地处台州湾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1984年初春,这座城市的望头山下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 当时正值清明前夕,温岭市的童守根正为年迈的父亲选择一处风水宝地。在当地的风俗里,为长辈选择安息之地是一件大事,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童守根带着邻居来到村西望头山的半山腰,这里视野开阔,远望群山环绕。经过仔细勘察,他们认定这里就是理想的地点。 清晨,童守根和邻居们带着工具来到选定的地点开始施工。山间的寒气还未散去,他们手握铁锹,开始了挖掘工作。 突然,一位邻居的铁锹碰到了一个坚硬的物体,发出清脆的声响。大家停下手中的工作,仔细查看这个意外发现。 童守根用手刨开周围的泥土,露出了一个青铜制品的边缘。他们小心翼翼地继续挖掘,生怕损坏这件不知来历的物件。 经过半小时的努力,一个完整的青铜器终于出土。童守根用山沟里的流水冲洗掉器物表面的泥土,一件精美的青铜盘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件青铜盘造型独特,盘面上浮雕着一条栩栩如生的蟠龙。龙的身躯盘旋蜿蜒,鳞片纹路清晰可见,工艺精湛。 在场的村民都被这件器物的精美程度惊住了。他们虽然不懂古董,但也能感受到这件文物不同寻常。 发现青铜盘后,童守根和邻居们决定继续挖掘。他们的决定引发了更大的发现,一件又一件文物从地下被发掘出来。 随着挖掘范围的扩大,各种青铜器和玉器相继出土。这些文物的造型各异,有鼎、盘、器皿等,数量之多令人震惊。 当天的发现远超预期,童守根和邻居们总共发掘出三百多件文物。他们将这些文物小心地搬运回家,准备进一步确认这些器物的来历。 文物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第二天,台州文物局的考古专家们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 专家们一到童守根家,就被眼前的文物震惊了。三百多件青铜器和玉器整齐地摆放在院子里,在阳光下闪烁着古朴的光泽。 首先吸引专家注意的是那件青铜蟠龙盘。专家们仔细观察盘面的纹路和工艺特征,确认这是一件商代晚期的重要文物。 青铜蟠龙盘的制作工艺精湛,尤其是盘面中央的蟠龙图案。龙的身躯以浮雕形式呈现,每一片鳞甲都清晰可见,显示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专家们通过对比文物的形制特征和纹饰风格,初步断定这批文物属于商代晚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这批文物不仅年代久远,而且保存状态良好。青铜器表面的铜绿均匀,没有明显的损坏,玉器的光泽依然保持完好。 除了青铜蟠龙盘外,其他青铜器也都是珍贵文物。其中包括礼器、乐器、生活用具等,反映了商代晚期的社会生活面貌。 玉器的种类也十分丰富,有玉璧、玉佩、玉器等。这些玉器的材质上乘,雕工精美,显示出当时玉器制作的高超水平。 专家们认为,这批文物的出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它们为研究商代晚期的手工业发展、艺术水平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这些文物的集中出土,说明望头山区域在商代晚期可能存在重要的聚落遗址。 专家们详细记录了每件文物的特征,并对出土地点进行了实地勘察。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考古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完成初步鉴定后,专家们决定将这批文物转移到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进一步研究和保护。这些国宝级文物需要专业的保护措施和保存环境。 这批商代晚期文物的价值引起了考古界的广泛关注。专家们通过对比国内外同时期文物的拍卖记录进行估价。 日本某博物馆近期以千万价格拍得一件商代晚期的六鸟蟠龙纹盘。对比之下,温岭出土的青铜蟠龙盘在工艺和保存程度上更胜一筹。 根据文物的年代、艺术价值和保存状况,专家估计这件青铜蟠龙盘的价值在千万元以上。而整批文物的总价值则更为可观。 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规定,这些出土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台州文物局将这批文物收归国有,进行专业保护。 童守根获得了200元的文物上缴奖励。这个数额与文物实际价值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反映出当时文物保护奖励机制的不完善。 这次文物发现揭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民间文物保护意识薄弱。很多珍贵文物在缺乏专业知识的情况下被发现,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建国以来,国家大力支持考古工作,组织了大量考古队伍深入各地进行调查发掘。这些工作对保护国家文物起到重要作用。 但在农村地区,由于文物保护知识的缺乏,偶然发现的文物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这需要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合理的奖励机制也可以调动群众保护文物的积极性,避免文物流失。这些珍贵文物目前在国家博物馆得到妥善保护。
1984年,浙江两兄弟扫墓时,发现父亲墓前有一个脸盆,说来也怪,这个脸盆中央盘着
文山聊武器
2025-02-04 15:50:32
0
阅读: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