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村的教学也在“与时俱进” 咱们村(村委会)有五个自然村,十三个村民小组。 穷乡僻壤的,什么都没法跟山外比,镇上比,城里比,唯独教学倒也算是与时俱进,只是这个与时俱进得佩戴双引号。 六七零年代,一村(自然村)一校,并且每个村小都是从学前班(那时称预备生)到五年级,一个年级都不缺。 师资配备也是一校一师。 八零年代,也还是一村(自然村)一校,所不同的是其中仅有一个校一至六年级(小学五年制改了六年制)齐全,称完小,另外四个校不再设四五六年级,改称村小。 师资配备情况是,村小一校一师,完小四名教师。 九零年代,全村共有六所学校,五个自然村一村一校,一校一师,都称村小,也只设置三年级以下。另在村委会驻地兴建了一所,称之为村完小,却只设置四五六年级,配备四名教员。 零零后至今,集中办学,取缔自然村村小,全村(村委会)仅设一个村小,学前班(分大班小班)到四年级,师资九名(包括一名保安一名炊事员)。 没骗人,咱们山村教学的确是与时俱进吧? 还需再添上一嘴的是当年的在校生,不管学校如何与时俱进,师资如何增加,在校学生人数却基本没什么变化,以前每个自然村一所学校,学生人数基本每所都在二三十个,如今整个村一所学校,学生人数历年来基本也就二十出头。 怎么会这样呢?难道是生源枯竭了?哪能呢,咱山里人别的能力没有,生育能力倒是从来都不差。导致在校生锐减的原因不是生源枯竭,而是教学质量不是随着集中办学提高,相反每况愈下,很多山民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从牙缝里挤出钱来送子女去镇上,去城里“留洋”去了。 算了,不提也罢,一提起山村教育,山民每个字,每句话里都有泪。
咱们村的教学也在“与时俱进” 咱们村(村委会)有五个自然村,十三个村民小组。 穷
放羊老生活
2025-02-04 15:50:22
0
阅读:0